“复活”封建礼教的闹剧当休

05/04/2015 posted in  中流击水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稳步发展,生产力的进步,生产方式的变革,早就使得封建礼教在中国立足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坍塌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今年是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纪念。

这场运动的伟大功绩之一就是对封建礼教的深入揭露和批判。

回望一百年前,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向封建礼教发动猛烈攻击,斗争锋芒直指封建礼教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成为中华大地最响亮的口号。鲁迅先生更是用如匕首、如投枪般的笔触,一下子刺破了封建礼教的外衣,直指其“吃人”的本质。

然而,“好了伤疤忘了疼”,一百年过去了,我们却奇怪地看到,一些当年被先辈们批判过的现象,又在粉墨登场。黑格尔尝言:历史往往会发生惊人的重复,但第一次是正剧,第二次是闹剧。且让我们来观赏一下这些闹剧。

——有学者重申男尊女卑的旧道德。他们声称,现代《婚姻法》保护妻子,提升妻子在家庭中地位的做法,“完全背离了‘家无二主’这种自然的道理,非常不利于家庭的稳定,消极后果极为明显”。应该怎么办呢?有必要“重申男尊女卑的道德”,让现代女子好好学习“以做一个母亲为荣,以辅佐自己的丈夫为志,正所谓母以子贵、夫贵妻荣。这才是高贵的女性典范”。似乎只要做到夫为妻纲,丈夫做主、妻子听从,自然就会天下“太平”,家庭“和谐”。这不是在把死而不僵的旧道德、旧伦理、旧礼教统统还魂,把放开的小脚再裹上,把倒下的牌坊再竖起,把夫妻的独立平等再变成“温情脉脉”的人身依附吗?

——有学校要求学生集体磕头读经,如果不跪拜,会被校方“在大会上严厉批评”。中国人所称道的一句俗话是“男儿膝下有黄金”,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在严峻残酷的环境中“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一些学校又搞起中国封建时代的跪拜礼、诵经仪,这究竟是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在开历史倒车,让封建礼教沉渣泛起?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有很多,向先贤表达敬意的方式也有很多,通过降低人格、奴化心灵的磕头跪拜,只会徒增学生对学校、对圣贤、对经典的怨声和误解,对学生平等人格的培养有百害而无一利。

——还有商家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外衣下兜售封建糟粕。例如,在某国学馆“女德班”拜师礼上,“女人们列队向孔子像下一个神情肃穆的男人鞠躬、叩首”。经过一系列繁复程序,学员正式“入门”,获得了成为“贤淑女人”的入场券。再经过一些时日的修炼,就可以练成“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的“忍者神功”。想当年,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为娜拉设想了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现代版的娜拉没有堕落,通过“让圣贤洗脑”,在“温良恭俭让”的传统“女德”中找到了一条救赎的回归之路。只不过不知这些女子是在“磕头磕得头晕眼花”中升华了自己的灵魂,还是在“迷信”、“盲目”、“顺从”中误食了精神的鸦片?

当我们一些领域的人士热心“复活”这样的所谓“传统文化”时,可见封建礼教还沉渣犹在。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换来的。无论中国人,外国人,凡是称赞中国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份。”对于怎么理解这句话,很多人提出了不同看法,但它至少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对封建文化照单全收,食古不化,则只会造就一个主子与奴隶,特权者、获利者与被侮辱者、被压迫者森严对立的等级社会。这个道理直到今天仍不过时。无可否认,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的现代中国,进行道德建设和文化发展,需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但对那些荼毒心灵、戕害人性的腐朽思想则应以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坚决剔除。绝不能让21世纪的中国人,再吃封建纲常礼教的苦果。

在复兴传统文化的大潮之下,隐藏着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表面上的封建礼教恶行可以较容易地辨识和清除,而传统文化思潮的政治化、制度化走向则更为本质和棘手。这是两种文化、两种制度、两种发展方向的矛盾冲突,即马克思主义与儒学或者说文化保守主义的二元对立。一些极端文化保守主义者,他们貌似对西方文化保持警惕,实则对新文化运动以来的马克思主义怀着贬斥的态度。他们宣扬,“源出于西方之马克思主义如何能成为指导中国现实的普遍真理?此问题从来没有得到严肃审慎的思考”,“唯有根植于本土之实际情况、有着数千年历史经验的儒学,才有指导中国现实之无可辩驳的合法性”。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当然是不顾现实、脱离社会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稳步发展,生产力的进步,生产方式的变革,早就使得封建礼教在中国立足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坍塌了。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地上,矗立起来的只能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厦。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新文化运动由前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转向后期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运动,已经对问题做了响亮的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这里讲的继承,是科学的扬弃,是批判的继承,绝不是不分良莠、不明是非,全盘照收,搞文化复古主义。从新文化运动走过来的共产党深切知晓: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吃尽了封建礼教的苦头,不彻底肃清封建主义的余毒,中国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现代化。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的态度是批判地接受我们自己的历史遗产和外国的思想。我们既反对盲目接收任何思想也反对盲目抵制任何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同样重视以科学的态度,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分析与继承弘扬。他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有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切实的行动。我们的政府主管部门和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其他相关部门,在文化建设上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拿出针对性措施,采取有力行动,坚决防止封建糟粕死灰复燃,绝不允许陈腐落后的封建糟粕再毒害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