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资产阶级的慈善

10/10/2013 posted in  中流击水

编者按: 莎士比亚说,“慈悲”的赐予者也将从中得到幸福。资本主义以自己的方式解释了这句话:资本家用伪善的施舍养活着一支庞大的产业后备军,不断压低工人阶级整体的工资水平,制造出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从而维系摇摇欲坠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并享受着穷人的歌功颂德。本文以一位青年学生的视角,揭示出慈善不过是阶级社会的另一剂鸦片,资本主义以其结构性的恶,扭曲了人性的慈悲。

4947
昔日的希望工程形象代表“大眼睛”苏明娟,如今已经成为一名城市白领。

作者: 吴峥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里有这样一段描述:“慈悲这一品质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虐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的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皇帝的高贵”。

但这世上真的有如此美好的东西吗?在这个私有制的社会里,富人们真的能够出于慈悲之心去做慈善,而别无它求吗?肯定不是。事实是,慈善是在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某一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发展,并作用于这个社会的。慈善是阶级矛盾的产物,用于调和、缓和阶级矛盾。从宏观的角度上讲,慈善的主体是资产阶级,而对象是无产阶级。这点是跟我国传统的积德行善是有区别的。马克思说,工人阶级不是一个我们可以去怜悯的阶级,是这个阶级养活了我们,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但他们养活了大多数人,为什么还会被扔到社会的最底层,被当做慈善的对象呢?改用马克思的一句话,慈善不过是阶级社会的另一剂鸦片。它被用于调和阶级矛盾,消磨无产者的斗争意志。

现代慈善与现代资本主义,在几个世纪前几乎是同步出现的。而慈善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兴起,也绝非偶然,绝非只是从西方传过来那么简单。它产生于某个特定的社会环境,这才是内因,这才是决定因素。事实上,在社会主义社会是没有慈善这一说法的,人民当家作主,哪还需要什么慈善。在毛时代,西方慈善被斥为“伪善”。

有趣的是,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把慈善事业跟酗酒、警察、刑事法庭、诉讼、贫困救济等等这些现象并列在一起。可以说,“慈善”一词将资本家的虚伪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他绞尽脑汁地想把你榨干;而另一方面,他又戴着“慈善家”的面具示人。而且,你还得忍受贬值、医疗、就学、住房等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正是资本家的贪婪、剥削。这样一种慈善如马克思所说,是无非是“施给乞丐的稀汤”。但,在乞丐心里工人阶级给的远比资产阶级给的要多得多。

一些专家、学者对慈善予以很高的评价,将慈善誉为中国的第三次分配。但慈善真的能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吗?面对问题,不去(其实是不愿去)深究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而是简单地把慈善当作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这实际上是在忽悠老百姓。事实上,慈善让我感觉,这似乎就是在扇执政者两巴掌。难道这些人就真的是那么的笨,那么的无能吗?显然不是,这些人比谁都聪明。这种所谓的“分配”实际上是为了掩盖贫富分化这一事实,但事与愿违。事实上,慈善的产生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两极分化的出现,其快速的发展也恰恰证明了这种分化日趋严重这一事实。

邓曾多次谈到了改革开放,以及改革开放的成功标准:“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当然,对于邓以及他的改革开放,目前仍然没有一个最终的评价,因为改革开放还在继续, 能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得到本世纪中叶才有结论。但当前的种种问题以及慈善的产生无疑是对邓小平及其后来者的一种讽刺,也更再一次地暴露其阶级本质。

邓小平曾说,“可以使一部人、一部地区有条件的先富起来,反过来带动后富”。这就是所谓的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如果按邓的说法,那么当前的种种社会问题,他们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的责任。但富人真的会无私地带动后富吗?从资本家的本质可以看出,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资本家想的是如何使资本增值,他绝不可能让利于他人,而自己得不到相应的、甚至更多的回报。慈善无非是他们为了逃避责任的手段罢了。

资本主义国家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较完备的慈善机构,比如说孤儿院。据说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四十五岁左右,很多人过劳死,包括妇女。于是,出现了许多的孤儿。孤儿原来的家庭是很穷的,但孤儿院的老板却是很富有的。他在做慈善,一方面,他可以得到国家的资助,可以免税;一方面,他可以让孩子做一些生产劳动。曾报道过国内一家企业专门招残疾人做工人。按老板的说法是,一来,残疾人对企业更加忠心,企业给他们一种归属感;二来,残疾人的工资相对来说要低得多。

而实际上,慈善机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弊病导致另一种弊病的显现。此外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主要有三个作用:

一个是为资本生产需要做准备。资本家要加快资本的周转,加快再生产,他就得鼓励你去消费。在有社会保障之前,你可能在消费上有很多顾虑,但在有社会保障之后,这样的顾虑就会少了一些。

第二个是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底线,也就是最低劳动力的价格。无产者没有任何“资本”,只能出卖劳动。而且,在资本主义社会,有一种相对劳动剩余的现象,使得他们的劳动价格可以被压得很低,直至他们的底线,有时甚至是低于生存的底线。他们的底线是能够维持生存消费、家庭消费、教育消费。也就是资本家必须得让工人能够维持自身的生存,而且能产生后代,并对后代进行必要的教育。马克思说,工人是不可能成为资本家。他们仅能保持最起码的消费,没有“资本”的积累。所以,工人工资的实质决定了,工人不可能通过工资来改变他们的阶级现状,他们大多数人不过是在维持阶级自身的存在,以供资本家剥削。

而第三个是起到一种蓄水池的作用。但资本家不需要你的时候,他可以随时把你抛到社会保障体系中去,以减轻他的负担。这也是奴隶跟工人的一个区别。奴隶主拥有奴隶整个人,所以,他并不急于马上将你榨干。但资本家只是购买你一定的时期的使用价值。比如说,一个月、一年,他会想方设法地把你榨干,只要你能活着走出工厂,就不关他什么事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保障是以白给你的形式出现,似乎在你从事生产劳动时,资本家已经付给你工资了,这个社会并不欠你什么,这种保障体系具有一种歧视性。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这些人并不被看作是弱势群体,它同样是有社会保障,但这是每一个人普遍具有的,并没有任何歧视,是以一种你劳动的转化形式存在。

确实,不得不承认对于一些个体而言,慈善能帮到他们,甚至能改变他们的命运。譬如当年希望工程宣传册上那个著名的大眼睛姑娘,现在成为时尚光鲜的城市白领中的一员。但这无非是将她从社会的边缘,拉回这个社会,接受剥削罢了。对于一个结构上越来越固化的阶级社会而言,对中国这个既缺乏形式民主,又缺乏实质民主的国家而言,慈善在整体上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

此外,社会上的大量慈善资金是否真能最终落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这段时间,由于受到“郭美美事件”的影响,红十字会一直陷于信用危机。之前看过一篇报道,讲到中国的一些慈善基金会并没能很好地用善款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善款更多的是被各级行政所截留,或用于其它。

不可否认,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热心于公益事业,想成立NGO,但事实是他们的生存状况并不理想,有很大部分处于“非法组织”的地位。

当然,我们没有权利要求某一个人拒绝接受资本家的“帮助”。在这里我无意也无权去对丛飞和白芳礼们进行谴责,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他们也是这个体制的受害者和受骗者。

我们从不以阶级出身来断定某人的阶级立场。确实存在着资产阶级的叛逆者,如恩格斯,他们同情无产阶级,甚至愿意放弃自己的财富,同工人站在一块。但对整个资产阶级而言,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将希望寄托于富人能觉悟,改变自己的立场,那是很幼稚的想法。如列宁所说,“只有小资产阶级幻想家,才会梦想用慈善机构示范的影响来‘纠正’资本主义。”我觉得那些做慈善的资本家是很反动的,尽管他能给某一个人带来一定的物质帮助。但这并不能改变其资本家的本来面目。资本家的存在依赖于对劳动者剩余价值的剥削。如果他想继续成为他自身,而非无产者,他就得不断进行压榨。而也因为压榨,出现了贫富分化,才使得慈善的产生成为可能。

有趣的是,在德语中,资本家(Unternehmer)一词是由偷和拿两个词语组合而成。但就像偷菜游戏一样,不叫偷菜而叫摘菜,慢慢地偷的概念就没有了,一切就成了顺理成章,这才是可怕的。有很多资本家更是觉得他们的行为是天经地义的,是他们为工人提供工作,使工人避免流落街头,是他们养活了工人。这是非常荒谬的观点!

而资本家的这一思想可以在宗教里找到根源。清教徒式的资本家崇信上帝,自称是上帝的奴仆,他们的财富是上帝对他们的恩赐,而他们所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将这笔财富不断地增值。这实质上是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信仰上找到了理论根据,来掩盖其剥削的本质。所以说资本主义社会充斥着各种唯心主义的东西。

有几位著名的资本家就是这样的,比如洛克菲勒、卡耐基。他们被后来无数的创业者视为偶像,而卡耐基的那句“死于富有是可耻”更是成为经典。

但从这些大财团的历史来看,它的巨额财富积累是来源于对工人的残酷剥削,这一点可以从科罗拉多燃料和钢铁公司所发生的罢工事件中得到证明。有这样一个事实,在老洛克菲勒的支持下,小洛克菲勒纠集大批的打手,用机枪扫射罢工工人,甚至连妇女小孩都不放过。事后老洛克菲勒奖励小洛克菲勒一万股公司股票。而在这几年之前,当听到卡耐基开枪镇压罢工工人时,老洛克菲勒立即致电,对卡耐基表示支持。当我们听到这一事实时,我们很难相信他们用沾满工人鲜血的双手提着善款来做慈善纯粹是出于善心,出于“利他主义”。

他们热衷于慈善的原因,《从垄断组织的发展、演变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这篇文章里面写得很详细了。比如垄断各种社会资源、获得经济利益、提高政治地位、偷税避税等等。比尔盖茨承认过这样一个事实,他做慈善花的钱要远少于他所获得的。最让人恶心的是,“营养快线”摆出做慈善的姿态,宣称“每卖出一瓶营养快线,就向慈善事业捐出一分钱”。此外,还有大量的“诈捐门”事件,他们并不需要负起任何的法律责任,顶多只是受到社会上一些人的谴责。但这对于他们来说无关紧要,他们关心的是怎么获得更大的利润。

现在更是有些人提出了慈善资本主义,设想通过慈善资本主义填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由此找到解决人类前途命运的新出路。而且还分为1.0、2.0、3.0几个阶段,新的“慈善资本主义”号召如今超级富豪阶层在有生之年投身“高度参与的慈善”和“结果导向的捐赠”,把其捐赠视作投资,并用风险投资战略和研究工具去管理慈善投资,在慈善领域实现生产效率革命。我觉得几个人如比尔盖茨、巴菲特的号召会得到一部人的响应,但绝不可能是整个阶级。而且就算比尔盖茨、巴菲特真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富,为慈善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生存问题,但我想说的,首先他是一个资本家,其次才是一个慈善家,而且不可能因为他是慈善家而掩盖了他是资本家的本来面目。

现在他们肯做慈善,是因为他还能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如果无法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那么资本家就会甩掉这个包袱。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讲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了最高的阶段,会出现一种死寂的现象。不动资本的比例越来越大,甚至机器大规模地取代工人。这时,资本家因为没法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就不会再去投资。出现了资本家拥有大量的过剩资本,而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时,资本家明显不会再去做慈善。

揭露包括慈善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现象,绝不仅仅只是对某一个资本家的批判,而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认识整个资产阶级的真实面目,认识社会的运动规律,认识无产阶级在这一过程的历史使命。很明显,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是为剩余价值而存在,慈善无非为了掩饰他对无产者的残酷剥削,而工人也不可能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所得到的工资来改变命运,更不可能寄希望于资产阶级的“善举”。让资本家们尽情地耍出各种“资产阶级的把戏”吧,让他们在无产阶级面前充分地暴露的真实面目吧!工人阶级必将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挣脱身上的枷锁,创造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