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毛主席

12/22/2013 posted in  中流击水 青年之声

作者: 懒羊羊

作为90后的一代人,我对于毛泽东这个名字的感情是很复杂的。我从未见过毛主席,却在电视剧、画报上见到他,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口中听到他,更是在国内国外的书中看到他的名字。而他的形象是那样丰富而多变,在不同年岁的我的心中,他的形象也是不同的。

小时候,跟着爷爷看《长征》,依稀记得一个大高个儿,披着大衣,手拄木棍,立于众人之前;时而步伐坚定向前,时而持烟凝神前望。爷爷总是满含深情地说,这是毛主席,他为了劳苦大众打天下,他打跑了日本人,打跑了。而奶奶虽同看,却也常常哼着东方红的曲调“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呦他是人民大救星……”那个毛爷爷的形象,便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初中,看《恰同学少年》,总是让我心潮澎湃。一群少年,不谈私事,天下为公。岳麓山脚,叹家国命运,何去何从。橘子洲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好一副豪情壮志!

在湖南一师的峥嵘岁月,杨昌济老师“欲栽大木柱长天”,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横贯古今中外,沐浴着这些青年的心。引他们博览群书,培养坚忍的意志;让他们关心时事,树立远大的志向;叫他们知行合一,心系劳苦大众;教他们中西结合,具有批判精神。而少年毛泽东,更是不负老师们同学们对他的期望,在实践中磨练心性,在学习中积极求索。他最为刻苦,而最有见地。他身无分文,走遍湖南;不费一炮,平定匪患。而平时,他文明精神野蛮体魄并重,而对于时事既有见地,敢想敢做。带着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相互鞭策。青年的毛泽东虽非完美,时而闹情绪,不分轻重,做事鲁莽。然则他总能够听取意见,及时改正。他们的刻苦努力、与高尚精神总让我感到自愧不如,而又充满了动力。这部电视剧我看了很多遍,总是默默暗想:“我就是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我要找到一群他们那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一起。”每每想到这里,我总是充满了动力,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主人,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像他们一样,为祖国做些什么。虽然现在周围并没有这样的人,但只要我走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就一定能遇到他们。那时,毛泽东的名字,就好像一个在我身边真真切切的榜样,一种精神的力量,让我相信理想,相信未来,相信正义,相信自己。

白驹过隙,来到了大学。我忽然发现,毛泽东这个名字,暗淡了下来。他不再是光鲜的红色,而成了灰色。在许多人眼中,毛泽东,成了一个历史人物。他有一些功绩,却有许多错误。在一些人眼中,他非但不是正义无私的表率,却变成了一个自私自利,懂得权谋的人。他虽然被很多人崇拜,却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崇拜,而是一种自私的崇拜。

当然在这里,我也没有能够找到我心目中所向往的那群人,而每当我想告诉别人我的理想的时候,却又惶惑了。我开始怀疑自己所信仰的那些,是对是错。我很清楚,当我说出这些字眼,别人心中的反应:“too young too simple”“中二吧?”“用心相印的命,操富二代的心”云云。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榜样这件事,已经不再是值得感到光荣的,而是十分另类的,似乎包含太多幼稚与物质,以及出人头地的野心。

暗淡的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以天下为己任”,已经不再值得骄傲了。没有方向,没有志向,妄自菲薄同时消极混世、精致利己,已成常态。一些有知识的人会借用社会契约论的口吻,“人权组成主权”,只要管好了我自己,又不犯法。自己的事情都操心不过来,何必操心国家大事,也轮不到你操心。“严于律己,勤俭刻苦”似乎也不是很有必要,一则我们物质丰富了,二则,当代人的意义不就是努力使得自己的物质生活变好嘛,逆势而行,岂不是傻?“行万里路”,“了解中国”,不是做作就是“中二”。中国那么大,一个穷学生何以了解?“不谈小事私事”,这样自命清高,怎么同别人相处交往呢?那些看似批判性的学术言论,往往缺乏现实实践的根基,与现实脱离尚远,并不深刻,联系现实也已非必须。但那些批判性的真知灼见,却往往被人认为不了解现实,无人理会。

大一一年,我被此类观点影响,三观尽毁。对于我来说最严重的是,这个名字不再是一个正义的象征。因为我最崇敬而最有能力的人,竟然是一个为了私利而不择手段的人。现实本已让人痛苦,理想的维系本已十分艰难。理想的人往往幼稚,而像毛主席那样,用理想的力量推动现实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他究竟是为了理想的驱动而做出了这些事情,还是他仅仅用理想作为意识形态来掩盖事实?原来这个世界上从来就都是丛林法则,而理想一直都只存在于我们的幻想之中。正义善良和无私非功利,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无法占得一席之地,而之后权谋功利才是现实之道。爷爷奶奶所相信的只是意识形态的童话故事而已。我虽为自己的“成长”感到欣慰,却又发现自己已然被我心目中的“毛主席”深深地影响了。所以我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所抱有的理想是不是意识形态所强加于我的幻象?我因为自己的理想,而在现实当中所遭遇的阻力,是值得承受的,还是虚妄的?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是追求幸福的话,那什么是幸福呢?当这个世界都是低俗的功利主义为纲的时候,高尚在这个时代还是否有意义?这样的现实,无法改变么?我是应当顺应还是应当抗争?

一切价值似乎都需要被重新解释,而没有信仰的生活好似从空中坠入谷底。

原本不再想提到那个让我感觉五味杂陈的名字,只是大二,上了李老师的毛概课,毛泽东的名字,似乎又鲜活起来。他虽非一个神,但确是一个伟人。他作为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将自己的命运同中国的命运结合在了一起。他独到的眼光渊博的学识以及果敢的魄力,都为中国的道路指出了方向。然而他的性格有诸多面,而这些不同的面构成了这样一个鲜活的人,而同时对他未来的行为产生了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况且,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在一个伟大人对于一个时代的影响也毕竟有限,就算是毛泽东这样一个百年难遇的伟人,当他将自己的对手设定为历史,设定为人自私自利的劣根性的时候,就实在是力不从心了。他是有远见,有理想的,可他的理想或许太超前太宏大,而最终走向了极端,走向了失败。

于是,我又开始相信了理想。即使在这个时代,我也相信毛泽东所带给我的价值观,更适合我,让我更有动力向上进步,在这个光怪陆离的时代坚定信念,不至于迷失了双眼。而我同时相信,唯有珍惜并发扬毛泽东留给我们这些精神财富,才能让我们在资本主义消费主义物欲横流的大潮下,在这个全面西化的时代,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而只有国人都能够依旧保有这些朴素而进取,实事求是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一个人、将目光紧紧盯着现实如何,时时考虑的是如何顺应现实,不分善恶优劣,只想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没有原则的试图分一杯羹,那么这个人会多么地没有创造力与向上的精神。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人皆是如此,那这个民族会多么堕落而而这个国家何以进步呢?我们的生活是需要理想的,需要有梦的。

与此同时,面对理想,我又多了一些谨慎。人总是要奋斗的,要有远大的志向,要有严谨刻苦的精神。但是同时,要对现实和理想有深刻的了解和洞察,而在历史面前怀有敬畏之心。虽要与天奋斗,与地奋斗,来彰显人的力量,但同时也要顺应规律,循序渐进。严谨刻苦,博学坚忍如毛主席,也“七分功,三分过”。当我们谈论理想的时候,我们是否足够谨慎,足够有底气?毛泽东说过“不谈过高之理,心知不能行,谈只不过动听,不如默念而为愈。”,能力不足,对于现实和理想把握不够,高谈理想未免轻浮。不过这不代表青年人不谈理想,只有谈理想,碰撞思想,才能找到问题,才能够进步,才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相互激励。年少的时候,认识上不够成熟,实践中遭遇挫折是难免的。只要足够诚恳奋进,踏实虚心,知错能改,就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不论风雨烈日,复旦正门的毛主席一直屹立在那里。他不再是一个偶像,而是一个榜样,时刻激励着我向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