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民粹主义与早期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关系

05/11/2014 posted in  史海沉钩

编者按:历史不会简单重复,每一个时代都是新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跟本国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寻找适合国情的革命道理。但是,每一代人开始真正的变革实践之前,除了历史,没有其他试验场。所以,历次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仍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俄国革命作为第一次真正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自然首先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这场革命发生在城市,相比与“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经验,对当代的社会主义者来说,显得更有现实性。不少同志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就经常把列宁的革命实践作为论据。

但是,同志们在从列宁的实践,尤其是他的早期实践找依据时,却往往不关注这些实践展开的具体历史条件。仅仅知道列宁把彼得堡的工人小组联合成“彼得堡工人阶级斗争协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知道这些小组本身的历史,了解那个时代的革命运动和进步知识界的一般状况。非历史地把列宁的实践抽取出来和当前的情况作对比,就容易导致错误的结论。为了让大家了解俄国社会民主党与民粹派之间的继承关系,尤其是列宁初期实践的具体条件。作者在阅读相关著作之后,整理如下文章,供同志们参考。

**作者:**黑夜里的牛

俄国民粹主义是发生在俄国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的一种社会政治思潮。它最初萌生在进步的“忏悔”贵族中,后来则主要在平民知识分子当中传播,实质上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社会主义。这一思潮代表了农民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农奴制(1861年改革后仍有残余)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对剥削制度的反抗情绪;同时也反映了农民群众面对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恐惧情绪。

在传统的教科书中,民粹派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敌人”。但实际上,民粹主义革命运动和社会民主主义运动之间的关系,是盘根错节异常复杂的。在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登上历史舞台之前,革命民粹派可歌可泣的革命运动已经进行了二十年。在这段时间里,民粹派尝试了许多不同的道路如合作社、扎根基层、直接呼吁暴动以及恐怖主义;在组织方式,也通过“到民间去”运动的血的教训,认识到建立革命政党的必要性;而当局对民粹派一次又一次地镇压,让他们认识到了政治自由的重要性,从而把工作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等人的理论斗争,主要就是针对民粹派,其作用就是试图把革命的民粹派转化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摧毁民粹主义,同时也在物质上接收民粹主义。正是因为社会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的这种关系,所以列宁等人才能在较短时期内,发展出大量有丰富斗争经验的革命家和基层组织。建立在民粹派革命经验基础之上的社会民主主义小组,从一开始就是以组织的形式去做群众工作,从而保证了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普列汉诺夫、列宁对政治斗争的强调,以及列宁提出的布尔什维克党建原则,都应当视为对民粹主义革命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民粹主义几十年的发展,为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做了一定的舆论、群众基础以及人员上的准备。

下面分别概述下民粹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以及民粹主义运动的分化和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初期对民粹主义运动的继承。

一、民粹主义者的艰难革命历程

列宁在《论民粹主义》一文中说,“民粹主义由来已久。人们公认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是民粹主义的创始人。70年代革命者提出‘到民间去’(到农民中去),那时候颇有影响的民粹主义盛极一时。19世纪80年代,瓦·沃·(沃龙佐夫)和尼古拉·—逊最完整地制定了民粹派的经济理论。20世纪初,社会革命党人最周全地表述左派民粹派的观点。”

正如列宁所说,赫尔岑是以“俄国社会主义”学说为核心的民粹主义思想的创立者。赫尔岑出生于拿破仑入侵莫斯科的1812年。在十二月党人运动的感染下,他从少年时其便立志投身革命运动。起初,他信奉法国大革命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之后接受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但西欧的社会现实,尤其是1848年革命的失败,使得赫尔岑对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转而吸收斯拉夫派关于农村公社的观点,形成了所谓的“俄国社会主义”,即认为俄国可以比西方更快、更容易、更无病态地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赫尔岑“俄国社会主义”实际上是“村社社会主义”,即通过村社道路走向社会主义。后来的民粹派在继承了这一思想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民粹主义思想体系。相比于赫尔岑这样的贵族革命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平民知识分子对专制政权的反抗更坚决,在实践上更倾向于政治民主,也更推崇暴力革命。所以,列宁把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称为“革命民主主义者”。实际上,他们也是属于民粹派的。

尽管呼吁社会革命,但民粹派在1861年前的主要的活动不是政治行动,而是思想宣传。赫尔岑在伦敦开办的“俄罗斯自由印刷所”和别林斯基、涅克拉索夫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在彼得堡主编的《现代人》(普希金创办于1836年)杂志是这一宣传运动的两个中心。这两个思想中心对知识界和社会舆论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有一件事情可以从侧面反映这些出版物的影响力。当时的教育大臣因为担心尼古拉一世关闭大学,希望诉诸舆论时,就在《现代人》杂志上发表文章。可见,当时的民粹派们掌握着多么重要的舆论阵地。通过他们的宣传,在彼得堡、莫斯科和喀山等有大学的城市,都出现了早期的革命小组。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活动。这个小组从1845年开始活动,其中最著名的参加者是俄国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组搞了个图书馆,每周五到那里聚会。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托尔斯泰参加过他们的聚会。小组起初很温和,主要是讨论文学和科学。1846年之后,转向时政问题。温和成员离开小组,激进革命者加入进来。彼得拉舍夫斯基派受傅里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较大,但不认为可以和平进行社会改造,而必须通过暴力才能达成。1848年到1849年,小组聚会开始讨论革命和未来的政治制度,部分成员主张组织人民起义,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倾向于这种思想。由于打入小组的特务告密,34个小组成员被捕,其中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内的21人被判处死刑。最后,沙皇戏弄他们一把,搞了场假死刑。陀思妥耶夫斯基等领导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这一次不成熟的政治实践的代价是惨烈的。对彼得拉舍夫斯基成员的惩罚,震惊了舆论界,这是十二月党人运动之后最大的一个政治案件。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宣布改革。但正像列宁所说的,这是由农奴主实施的一场农奴制的改革。沙皇宣布的对农民的所谓“解放”,实质上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改革后,农民失去了大量的土地(五分之一到二的土地被割去),还背上了巨大的债务。所以,改革法令一出,就引起农民抗议,进步知识界也不断进行谴责和批判。当局对付农民的抗议办法是镇压,对付知识分子的办法是流放。

赫尔岑对流血事件进行谴责,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民主派则开始鼓动并策划农民起义和人民革命。当局自然对车尔尼雪夫斯基恨之入骨,就用作伪证的办法把车尔尼雪夫斯基流放到西伯利亚服劳役14年,苦役期后也不准他回来。俄国革命者曾不止一次企图营救,都没成功。直到1889年去世前,他才回到故乡。

沙皇的反动激发了1861年的学潮。学生举行了大规模的街头示威游行,而政府则以临时关闭大学作为回应。面对舆论压力,当局不得不着手进行大学改革。当时,不少人还到社会上散发反政府传单,造成很大影响。

1862年,当时分散的革命团体组合成为当时最大的革命组织——“土地和自由社”。这一组织是在国内和国外两个革命中心支持下建立起来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捕后,赫尔岑和奥加辽夫是该组织的领导核心。该组织发展到总共近400人的规模。土地和自由社预料1863年春会爆发农民起义,于是就在各个大学、军队驻地和民众中,建立据点,通过代表们的网络联系起来,为下一步的全面起义做准备。但是,波兰率先爆发了起义,这就打乱了他们的计划。虽然他们全力支持了波兰的起义,但是由于没有得到俄国农民起义的支持,最终走向了失败。革命失败后,很多人就离开了组织。1864年,“土地和自由社”自动解散。

在“土地和自由社”革命失败之后,到70年代初,俄国的革命活动主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规模要小得多。

1863年到1866年规模最大的革命小组是“伊舒金小组”,其领导人是伊舒金。这一小组自认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学生,试图营救车尔尼雪夫斯基,但未成功。他们主要致力于“经济变革”。具体而言,就是学《怎么办》主人公的做法,搞生产合作社。他们在莫斯科开办了缝纫工场和编织作坊,还创办了星期日学校和贫困大学生互助社。但是,这种劳动组合在经济上效益并不好。她们要以14个小时工作日才能勉强给自己挣够住房和生活的费用。但这些伊舒金成员并不把这种物质上的窘境挂在心上,因为在她们看来,同志们建立的是一个社会主义的生活基地。伊舒金还尝试创办工人互济会和面向贫寒子弟的学校。但是,小组内的激进派打破了原有计划。1866年4月,卡拉科佐夫刺杀沙皇失败。小组成员被判流放或苦役。沙皇加强反动统治,《现代人》杂志也遭查封。

1869年,涅恰耶夫和特卡乔夫共同组建了一个彼得堡大学生地下社团。该社团的纲领是通过政治革命,对荒谬的、不公正的社会关系进行急进的改造。近期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组织社团和建立互助会等方式,尽快教育、培养一大批革命人才。但该小组在69年3月即被破获。涅恰耶夫跑到国外去,会见了赫尔岑和奥加辽夫,还结识了巴枯宁。他谎称自己是国内革命中心派出来的特使,从赫尔岑身上骗到一大笔经费。回国后,涅恰耶夫建立了“人民复仇社”,并很快发展了好几十人。该团体组织很严密。涅恰耶夫计划吸收一些匪盗入伙,建立战斗队,以恐怖方式消灭当局代表,并没收私人资本。由于作为积极分子的大学生伊万诺夫不愿无条件听命涅恰耶夫,想退出组织,结果遭到涅恰耶夫杀害。凶杀案后,“人民复仇社”遭到追究,被警方摧毁,80多人被捕。涅恰耶夫却再次逃到国外。当局公审涅恰耶夫案件,以败坏革命运动声誉。这一案件的审判材料,构成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群魔》的基础。

涅恰耶夫的行为,在革命者和进步青年中引起了极大义愤。许多代表人物站起来反对涅恰耶夫的所作所为。为了“同涅恰耶夫的行为方式相对抗”,彼得堡一些大学生组建了“柴科夫”小组。该小组后来又发展了三个外省小组。 彼得堡的小组有36人,总计成员有112人。在“到民间去”运动前,柴科夫小组主要从事出版活动,在知识界传播革命书籍,同时,还在各类工厂中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小组成员在74年几乎都参加了“到民间去”运动。,

到了70年代,巴枯宁和拉夫罗夫的思想对进步青年影响很大,推动了“到民间去”运动。巴枯宁读者们应该都很熟悉。他在第一国际里捣乱,是无政府主义的反面角色。但在俄国,他的反专制思想还是很有进步意义的。巴枯宁的的民粹主义被称为“暴动派”。他认为,人民无任何人教育,不需要宣传,不必发动就即可揭竿而起。问题仅在于,只要把各地分散的力量联合起来,就可以把各地零散的起义组织成一场总暴动。从这一估计出发,巴枯宁认为,革命知识分子在革命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迫切任务,是“到民间去”,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一块生活,但不是充当旁观者,不是以教师的资格去做教育、宣传工作,而是成为民众的自己人,把他们当中的先进分子联合起来,将分散个别的农民发动起来,汇聚成一场全俄的人民革命。一些不愿意革命缓慢发展的青年,不同意等待下去的人们,紧紧抓住了巴枯宁主义。

与巴枯宁不同,拉甫罗夫认为,俄国农民还没成熟到时刻准备起义的程度。应该先教育农民,启发他们的觉悟。因此,以他代表的相对稳健的派别被称为“宣传派”。拉甫罗夫和马克思恩格斯都认识,加入了第一国际。在伦敦,创办了《前进报》。该报对70年代民粹主义运动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真正深刻地影响了俄国革命者的,是拉甫罗夫的《历史信札》。此书流传甚广,影响极大。因此,被称为“革命圣经”,“革命哲学”。这本书的主要思想是“为人民服务”。知识分子作为“文明的少数”,他们的文化知识,是靠“受苦受难的多数”的劳动甚至生命换来的。因此,为了偿还债务,“文明的少数人”应该为人民服务。由于当时的知识青年几乎都是社会中上层阶级的子女(许多人是贵族出身),很容易产生“忏悔”意识,所以在这一思想扩散到青年知识分子中间后,就出现了“到民间去”运动。

1874年春夏开展的“到民间去”运动规模空前,参加运动的宣传者达数千人之多,民粹派的流动宣传,席卷了俄国37个省的广大地区。如此规模空前的运动之所以能够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因为当时的阶级矛盾,农民生活状况的恶化以及政府对反对派人士的打压和迫害;其次是革命力量从60年代以来,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积蓄,各地分散的小组到处出现;最后是巴枯宁和拉甫罗夫等人的革命思想的传播准备了舆论上的条件。

“到民间去”运动实际上有两次。第一次是在1874年。革命家们穿着农民的衣服,跑到各地农村进行宣传。他们的目的是搞暴动,但他们单枪匹马,各自独立,并不能把农民发动起来,这样一来,大多数人实际上就只能迫不得已搞些宣传活动。他们不仅发动农民,也到工人中做工作,组织工人罢工。有的革命者捐出家产,用于建立革命据点和印刷所。由于运动太分散,缺乏组织的缺点太明显,有的民粹主义活动曾企图加以组织和协调。但是,第一次“到民间去”运动总得说来是失败了。这一年有许多宣传者是利用暑期下乡的青年学生,他们在农村待的时间较短,采用的多是流动宣传,加上他们不了解农民,跟农民往往没有共同语言。农民乐意听有关取消赋税和夺取地主土地的谈话,但宣传者却往往讲许多社会主义的大道理。不少农民到警局去告发他们。

1875-1876年,再次出现“到民间去”运动。汲取上一次失败的经验,此次就不太宣传社会主义,而主要是争取农民当前急迫的需要。革命青年们在做农民工作之外,对工厂的农民工也积极开展宣传。这一年的运动更加深入,涌现出了不少真正深入民众 、善于开展有声有色活动的革命家。比如,罗加切夫就在伏尔加河的纤夫工人中成功地开展工作。还有人医生的职业之便,深入到农民之中。但他们在农民中的宣传往往是失败的,因为绝大多数农民并没有表达出什么反抗情绪,也根本理解不了社会主义。

两次“到民间去”运动都失败了。一共有4000多人被捕,最后有193人被送交法庭审判。造成全社会的巨大震动。这次“到民间去”运动是新的革命高潮的开端,与卡拉科佐夫行刺的失败相距六、七年,在“土地和自由”社和“民意党”——七十年代末期的两个革命团体——时代达到顶峰。

革命者从“到民间去”运动失败的教训中总结出一点:组织涣散,缺乏统一领导就做不成事,必须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并随之制定出纲领性目标和行动计划。1878年,“土地和自由”社成立,取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六十年代的“土地和自由”社。这个新的革命组织刚一成立,就在彼得堡举行政治示威。1876年12月6日,工科大学生普列汉诺夫发表演讲,宣告示威开始。现在有的人说普列汉诺夫是搞理论的文人。这不对。“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曾经是民粹派的重要领导人。

土地和自由社在彼得堡有61人,各地方小组有150人。中央机构负责领导,其他成员按照各自互动特点分别组成小组。农村小组负责农民工作;工人小组在工人间活动;知识分子小组管大学生工作。土地和自由社虽然仍然以农民工作为主,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城市工人的作用,并且认为必须“通过罢工斗争”来进行教育。但大多数组织成员不重视工人运动,只有普列汉诺夫充分了解工人的力量,在彼得堡工人阶级中比较活跃地做工作。

土地和自由社的实际活动,由管理中心具体领导。管理中心由三到五人组成,由基干小组不定期选举产生;最高权力机关是会议,会议就是基干小组全体成员或不少于三分之二成员参加的代表大会。土地和自由社虽然没有达成观点完全的统一,但毕竟建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革命家组织。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曾称赞它是一个出色的“革命家组织”。

值得注意的是,土地和自由社在70年代末曾经组织了几次罢工斗争。工人小组领导了罢工,还为罢工工人组织了广泛的募捐活动。在1878-1879年罢工运动浪潮的影响下,俄国出现了第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组织——“俄国北方工人协会”。虽然这个组织人数很少,但它的纲领和章程全都出自无产阶级之手。这是很可贵的。协会创始人哈尔图林是个出身农民的木匠,算农民工。他是民粹派发展出来的,真正来自“民间”的革命家。哈尔图林认为革命不是靠恐怖活动导致的“自发爆炸”,而是采取“总罢工”的形式。他还认为当时革命知识分子争论俄国村社的命运是无聊的。哈尔图林曾经问普列汉诺夫:“难道这当真那么重要吗?”他的这些思想其实是很超前的。

土地和自由派在青年学生中的工作还推动了大学生运动的发展。这一运动最终发展成为全俄性的学潮。但这时,组织内恐怖主义思想抬头,一些成员热衷于搞暗杀。1879年3月,索洛维约夫暗杀沙皇未遂,本人受绞刑而死。随后,当局在全国搜捕民粹派,土地和自由派在农村的据点悉数被端。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内部原有的意见分歧迅速激化。1879年的代表大会上,组织正式分裂。以普列汉诺夫为首的少数派,主张在农村做宣传工作,成立了“黑土平分”社,而坚持从事恐怖活动的热里亚鲍夫等多数派,则组建了民意党。

“黑土平分社”基干成员有四十人,全在彼得堡。其中有不少著名人物,如阿克雪里罗得、查苏利奇等。“黑分社”的思想纲领基本继承“土地与自由”社,采取在农村做革命宣传的活动方式。但是,由于两个民粹派组织的成员相互都很熟悉,不少人就被拉入到民意党的政治运动中去了。普列汉诺夫的思想也在逐渐转变。虽然仍然坚持经济问题优先,但已经承认政治斗争的意义。1880-1881年,组织两度遭当局破获,普列汉诺夫等人流亡国外。黑分社的成员一部分分散为独立的小组继续活动,要么加入到民意党,还有一些就停止活动了。

相比普列汉诺夫的黑分社,民意党就大得多。民意党发展到近2000人的规模,因此自称为“党”。它在大中学生和工人中有250个小组,开设了10个印刷所,出版报纸和小册子。民意党在工人中广泛地进行宣传,通过工人小组,组织罢工。除此之外,民意党还在军队中发展军官小组,加入的军官有400人之多。如此大规模的反政府组织在俄国造成的革命震动,撼动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民意党的革命声势,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土地与自由党”的农村工作的失败,让许多成员认识到“革命党遭受的第二次失败。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人员没有经验,也不是因为我们的纲领在理论上存在问题……整个问题在于,我们缺乏政治自由。”。所以,民意党强调反专制统治的政治斗争,所以把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也更加重视工人工作。但是,他们把政治斗争归结为恐怖行动,走向了歧途。1879年,民意党组织了8次针对沙皇的暗杀,著名工人革命家哈尔图林也参与了恐怖行动。当局大肆报复,四处搜捕。1881年,在谋杀在组织者热里亚鲍夫被捕的情况下,他的同志索菲娅·佩罗夫斯卡娅仍然成功地领导了暗杀行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炸死。但老沙皇一死,新沙皇就即位了。接下来就是残酷地镇压,全俄有6000多人受到迫害,民意党受到重大打击。1887年,列宁的哥哥乌里扬诺夫行刺亚历山大三世失败被杀。民意党在新一轮镇压下,组织基本被摧毁。民意党的成员继续以小组名义活动。

二、民粹派的分化和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诞生

联共布党史教程在谈到这一段历史时,特别强调普列汉诺夫著作的影响。说他对民粹派的斗争,大大消除了民粹派在革命知识分子中的影响。似乎革命知识分子当时是被两种思想争取,一种是马克思主义,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敌人——民粹主义。实际上,当时的革命青年无一例外都是民粹主义者。普列汉诺夫本人是民粹派的领袖人物,像劳动解放社的其他成员,如查苏利奇,就是直接闯到彼得堡市长办公室当场开枪的著名女革命家。其他国内自发产生的逐渐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革命知识分子,以前大都是民粹派。所以,应当把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看作从当时革命派主干的民粹主义中分出来的,由先进思想武装,并最终演变为主力的革命潮流。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许多民粹派的革命者、群众和组织,都在这一时期逐步转到社会民主主义的旗帜下来。而社会民主主义者之所以能够从民粹派那边大量“拉人”,除了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之外,另一个原因是,民粹主义这种“农民社会主义”虽然没有充分理解历史和资本主义,但毕竟是劳动人民思想的反映,它的纲领中也有许多的社会主义和革命,反对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因素,因此存在着其中许多成员向科学社会主义转变的可能性。我们先了解下民意党之后的民粹主义运动,因为不了解八九十年代民粹派的活动,就不可能真正明白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等人的革命实践。

民粹派是失败导致了民粹主义革命思想的危机。一部分人向马克思主义寻求答案,而另一份人则开始放弃革命,转向改良。民粹派中改良派思想逐渐流行,在80年代中后期的俄国思想界占据优势的地位。列宁称这些改良派为“自由民粹派”,写于1984年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批判的正是这一思想流派。改派的代表人物有米海洛夫斯基、沃龙佐夫以及阿勃拉莫夫等人。针对前辈人革命理想主义的失败,他们提出了文化主义和“小事情理论”,认为农民迫切需要的并不是遥远的社会主义改革——这样的时代还没到来;他们需要的是知识分子给他们提供紧要而实际的帮助,比如,普及教育、改善医疗、低利贷款等等。

关于阿勃拉莫夫的“小事情理论”,有一点值得谈一谈。阿勃拉莫夫重视启蒙教育。尤其重视针对成人的星期日学校。民粹主义历来重视这类学校,但一度找到当局查封。在阿勃拉莫夫等人的倡导下,1880年代末到90年代,星期日学校得到复兴。马克思主义者正好利用星期日学校,在工人群众中做宣传。克鲁普斯卡娅就彼得堡郊区的工人夜校当教师,向工人们传播革命思想。巴布什金等革命工人也是星期日学校的学生。(当然,革命者的活动最后又往往导致这样的学校被关闭。)所以,正如列宁所说,对“自由民粹派”也要一分为二的看,“应该把它的反动的方面和进步方面严格地区分开来”。

在社会民主主义方面,第一个重大事件是普列汉诺夫转向马克思主义。这位民粹派的领袖在流亡到海外后,从拉甫罗夫手里,拿到一本《共产党宣言》。当时,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工人工作的理解等等,都使得普列汉诺夫越来越不满足于民粹派思想。所以,他一阅读这本书,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书中的每一段话,每一个原理,都集中体现着一种新的科学理论,一种革命的战略和策略。读完后,他立即决定将它翻译成俄文。普列汉诺夫在1882年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在他的影响下,其他几位“黑分社”同志也都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1883年,普列汉诺夫、查苏利奇等五人,在日内瓦的一家咖啡馆里成立了“劳动解放社”。

普列汉诺夫撰写了《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和《我们的意见分歧》,公开与民粹派决裂。普列汉诺夫的著作,在俄国革命知识界,引起了新一波的思想争论。正统民粹派对普列汉诺夫百般辱骂;而许多对自身观点感到怀疑的民粹派或办民粹派,在读了这本书后就转向了社会民主派。国内的社会民主主义分子则热烈欢迎这本书,他们写信给“劳动解放社”,要求多寄来一些《我们的意见分歧》,以便在俄国国广为散发。马恩给《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写的序言,以及马克思给查苏利奇的回信,还解决了民粹派革命知识分子异常关心的农村公社问题。“劳动解放社”翻译的马恩著作和他们自己撰写的著作,教育了一整代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1885年至1889年,全俄发生工潮300多次,比80年代上半期增加了一倍。莫罗佐夫纺织厂的工人大罢工,是当时影响最大的罢工事件。由于资方实施抢劫事的罚款,在“俄国北方工人协会”会员莫伊先科的领导下,该厂八千多工人决定用罢工的方式来要求资方停止这种行为。沙皇政府派出军队镇压罢工,将工人主区团团围住,强迫工人开工。六百人被捕,33人被审判。但迫于工人在法庭上对工厂骇人听闻的状况的揭露,不得不将工人无罪释放。这次罢工表面看来最后似乎是工厂主胜利了,而实际上这是俄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成就。因为这场运动的特点在于它不是自发的,为首者是有觉悟的工人;而且,罢工事件直接导致了当局颁布《工厂法》。这样,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已经展露头角。

由于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民粹派的失败和普列汉诺夫著作的传播,自1883年起,俄国国内也陆续出现一些马克思主义小组。这些小组作为核心政治组织,积极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工人小组,为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奠定了初步的群众基础。其中有几个小组影响比较大。

八十年代国内最早出现的社会民主主义组织是布拉戈耶夫(后来成为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工党(紧密派)领袖,保加利亚共产党的创始人)领导的小组,取名为“俄国社会民主党”。组织的积极活动分子有20名,其领导核心成员都受过良好教育,并具有相当革命实践经验。该小组原本也是民粹派小组,后来抛弃了民粹派“俄国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强调“资本主义在我们这里的产生和发展”。小组认为,“建立工人党是工人阶级摆脱政治经济压迫、实现解放的唯一道路,因为只有这样的党才有能力夺取国家政权。”他们的纲领,受到舍尔古诺夫小组(成员有具有革命情绪的青年军人组成)的认可,也为乌里扬诺夫(列宁的哥哥)小组的部分成员所赞同。

布拉戈耶夫小组出版《工人报》(普列汉诺夫曾特地为其撰稿),向工人阶级作马克思主义宣传,不仅到青年学生,还到彼得堡先进工人中做工作,先后建立了十多个工人小组。这个号称是“党”的小组有一个秘密的政治核心。所以,才能在领导人陆续被驱逐出境或被捕后,还能有其他同志接替领导工作。可惜的是,因为列宁的哥哥刺杀沙皇,警察在侦破中发现了这个小组,俄国最早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于1887年被当局破获。小组发展和影响的革命同志,继续把运动往前推进。

另一个与布拉戈耶夫小组有联系的组织是托奇斯基的“圣彼得堡工人联合会”。其实也是个小组。小组的目标是在彼得堡工人中建立小组,在各小组间设立图书馆,各小组围绕着图书馆展开活动,为发展工人的文化水平提供物质条件,其中还包括组织借贷互助活动。“联合会”拥有比较像样的图书馆,其中有《共产党宣言》、《我们的意见分歧》、《工人报》,也有民粹派的《历史信札》等。小组还设有借贷救济会和工人政治流放者救助基金。靠着这些手段,小组将彼得堡的进步工人吸收到小组中来,在思想和文化方式对他们进行提高。小组在彼得堡工厂里的活动是传播革命书籍,进行思想方面的宣传。小组活动维持了两年,1888年被侦破。小组的不少成员,后来都成了布尔什维克。

1887年,喀山一带也成立了社会民主主义的革命小组。小组的领导人是费多谢也夫,成立小组时,他才16岁。列宁和高尔基都参加过他的小组。列宁的革命生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他评价费多谢也夫是一个“非常有才干,非常忠于自己事业的革命家”。小组的成员绝大多数是大学生。他们组织学习马恩著作,以及普列汉诺夫的《我们的意见分歧》。该小组批评“劳动解放社”纲领中还存在着允许个人恐怖活动的内容。该小组在1889年被破获,费多谢也夫等36名同志遭到起诉。列宁1889年春天就离开喀山到萨马拉了,由此躲过一劫。

列宁到萨马拉后,参加了学潮,并因此被除名。之后,他以函授的方式从法律系毕业,进入律师事务所。但列宁不满足于在办公室当一个白领,便积极地投入到革命运动中去了。当时,在萨马拉有好几个民粹主义小组在秘密活动。列宁参加了斯克利亚连柯的小组。在列宁的影响下,这个小组的一些成员开始同民粹主义决裂,转到马克思主义一边。接着,其他小组也开始发生分裂和转变。列宁非常活跃,他一面宣扬马克思主义,一面批评米海洛夫斯基等“自由民粹派”的思想。1892年,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小组成员成立了萨马拉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列宁是该小组的领导。小组的成员后来都加入了布尔什维克。

列宁在一八九三年秋天到彼得堡。列宁一到彼得堡,就开始在当地的小组中宣传马克思主义。那时候,在彼得堡活动的小组主要是勃鲁斯涅夫小组。该小组是彼得堡技术学院学生在1889年建立的,由勃鲁斯涅夫(1892年后由克拉辛)领导,名字叫“社会民主会社”。不少后来成为布尔什维克的革命者都是这个小组成员,包括克拉辛兄弟、克尔日扎诺夫斯基和克鲁斯普卡娅(后来成为列宁妻子)等。

勃鲁斯涅夫小组也是由中心—外围两层结构构成。它有两个中心小组——工人小组和知识分子小组。组织的两个部分通过加入工人小组的知识分子代表进行联络。这样做目的,一是为了保密,二是为了加强与工人的联系。小组下面有20多个工人小组,几乎遍布彼得堡所有的大工厂。小组教授供普通教育科目,以及历史、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等。受小组影响的工人小组,一般分为高级和初级两个班。一般成员和新成员加入初级班,而宣传员、小组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被归入高级班。根据他们的不同水平和他们的不同要求,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工人小组里的教学活动,列宁到彼得堡后还继续进行,列宁本人也讲授过政治经济学。

小组组织了两次工人政治性示威活动。第一次是纪念民主主义作家舍尔古诺夫,参加示威的工人小组成员近百人,加上围观者,看起来人还挺多。游行队列给作家献上花圈,上面写着:“先给自由和博爱的指路人”。但是,此次游行带来了巨大的代价。警察进行了镇压,并展开对小组活动的侦查。但1891年五一节,小组还秘密举行了五一节纪念活动。

据当时的小组成员米-亚-西尔文回忆,列宁来到彼得堡后,很快就取代了格-波-克拉辛,成为小组的真正领导。列宁为了推进彼得堡的工人运动,在1895年,在与马尔托夫小组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彼得堡工人阶级斗争协会”。彼得堡全市的社会民主党人组织除中心小组和工人小组(工人小组共20多个)外,设区小组,工人小组受区小组领导。勃鲁斯涅夫小组的许多成员都参加了彼得堡工人阶级斗争协会的领导工作。1896年,彼得堡工人阶级斗争协会领导了三万纺织工人的大罢工。基本的要求是缩短工作日。在这次罢工的压力下,沙皇政府不得不颁布法令,将工作日缩短为十一个半小时。列宁和其他“老头子”被捕后,“年轻人”开始实施错误政治路线,让工人只搞经济斗争,而政治斗争是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经济派”。客观地说,彼得堡工人斗争协会虽然是依靠着工人运动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萌芽,但实际上仍然应该被视为一个小组。当列宁在《怎么办?》里思考建党原则时,不仅总结了斗争协会的经验,还直接吸取了“土地和自由社”以及民意党的建党经验。民粹派的高度统一的、由少数职业革命家组成的,具有严格纪律的革命斗争组织,是列宁建设布尔什维克党时的重要参考。因此,列宁会说,特卡乔夫“这个作家无疑比其他人更接近我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者和民粹主义者的争论一直在进行。在当局看来,这些小组跟民粹派小组是差不多的。实际上,工人看来也是这样。读书不多的工人革命者起初简直弄不清楚民粹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争论。当时的小组成员在回忆录中写道:“当两派的代表或成员来到同一个其工人情绪类似于清教徒的小组时,工人会暗地地想,双方仿佛都想把一切都搞得更好,可是又令人感到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分歧。”“1893年12月,为了这一目的在我的家里举行了一次辩论……民意党人和社会民主党人当着我们的面讲述了各自的观点。我们看到差别只在于,民意党人想要立即进行鼓动,在我们看来好像就是争取马上实行变革,而社会民主党人说,首先应该进行比较深入的宣传。”为了使工人懂得差别之所在,需要举行第二次会议。在第二次会议上判明,所有到会的工人,除一人外,都同意社会民主党人的观点,“因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要使民意党人在各小组里进行社会民主主义的宣传”。这个要求乍看起来非常奇怪,却获得完全意想不到的效果:民意党人中的优秀分子开始写一些使得马克思主义者完全满意的传单,后来根本就同马克思主义者合成一派了。

就这样,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人运动的客观要求等原因,许多革命民粹派都转变为布尔什维克。查看老布什维克的传记资料,可以发现很多人都有这一经历。这是由俄国解放运动最初由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两大历史倾向合流发展到后来的分道扬镳,由平民知识分子革命阶段发展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这一具体的历史情况所决定的。几十年的民粹主义运动影响了几代进步知识分子。而这些进步知识分子的行动虽然没能获得成功,但锻炼出一大批经验丰富的革命家,在群众中也播下了许多的火种。到了八九十年代工人运动真正发展起来的时候,马克思主义者也大量地从民粹主义者中分裂出来。对此,列宁在《怎么办?》说道,“正是现在,遵循真正革命的理论的俄国革命家,他们依靠真正革命的和自发觉醒起来的阶级,终于(终于!)能够直起腰来,尽量施展自己全部的勇士般的力量。为此,只需要使一切想降低我们的政治任务和缩小我们的组织工作规模的企图,在人数众多的实际工作者中间,在人数更多的、还在学生时代就梦想做实际工作的人中间,都受到嘲笑和鄙视。”我们学习列宁等人的早期革命经验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一背景,不能盲目比附现实。

说明:

本文非原创,内容来自如下几部著作和文章,作者做了一些加工:

马龙闪、刘建国 《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

波克罗夫斯基 《俄国历史概要》

《联共(布)党史教程》

克鲁斯普卡娅 《列宁回忆录》

巴布什金 《巴布石金的回忆》

米-亚-西尔文 《在“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日子里》

列宁全集第一卷和第二卷 附录 《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