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钟萍 整理
资本是通过剥削劳动力来实现增殖的。工人的工资越低,工作时间越长,资本的利润就越高。所以,资本主义制度不仅用饥饿迫使劳动者出卖劳动力给资本家,而且还通过暴力手段防止工人反抗。资产阶级一上台,就颁布各种法律防止工人罢工和结社。比如,法国资产阶级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忽悠劳动群众起来反抗封建主,但是他们一上台,就颁布《勒·霞不列法》禁止工人罢工和结成工会,理由是保护贸易自由。但是,工人阶级的斗争并不会因为法令禁止和暴力镇压就消失。工人阶级为了生存,为了抵御资本家的进攻,不得不起来斗争,并最终把罢工权、结社权等权益写进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目前,世界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都有罢工和组织工会的自由。
自宪法取消“罢工自由”(1982年)以来,中国工人阶级的处境十分恶劣。罢工时常遭到镇压,劳工积极分子也频频受到威胁。最近发生的与劳工相关的事件,不过是表明了工人在资产阶级政府面前处于彻底无权地位的集中反映。中国工人阶级要实现劳工三权(组织权、谈判权、罢工权),还有很长的要走。对于新生的中国无产阶级来说,回顾一下美国工人阶级争取罢工权的斗争历程,是有借鉴意义的。
美国工人阶级的产生
在北美殖民地早期,丰富的自然资源需要足够的劳动力才能开采出来,英国的殖民公司和英国皇室开始采取种种措施,引诱和招募大批劳动力向北美移民。当时劳动力主要的类型有:自由劳工、契约仆和奴隶。契约仆是半强制性劳工,大部分来自英国、爱尔兰、德国和苏格兰,属于移民劳工。他们通常在前往北美之前与负责运送的商人和船主订立口头或书面契约,以4至7年无偿劳动偿付路费。移民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从欧洲的一些先进国家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17世纪50年代到18世纪70年代,约有30万到40万契约仆到达北美殖民地。在殖民地时期,契约仆主要从事烟草种植和手工业劳动。独立战争前夕,契约仆的数量不断减少,契约仆期满后获得自由,成为了小种植园主、工匠和雇佣劳工。黑人奴隶也是当时主要的劳动力来源,奴隶的生活费用被无限制的压缩,只有契约仆的一半,而且奴隶是属于奴隶主个人的财产,奴隶的子女由奴隶主无偿占有,这样奴隶主能够获得免费的劳动力。
18世纪末期至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中,新兴产业部门出现,给自由劳工提供了更多的岗位,制造业工人增长很快,到1860年,全国有41%的劳动力工作于非农产业部门。工业革命的结果就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大机器生产把过去的手工业工场和家长式的师徒制小作坊变成了大工厂,随着工厂制的兴起,大量商业资本流入工业部门变成工业资本,财富迅速集中在工业资产阶级的手中。大机器生产又使得小工业者,小商人、手工业者和农民进入无产阶级的队伍,割断了他们同土地和小生产的联系。
工人运动的兴起
独立战争后贸易和商业的迅速扩张也没有给美国劳工阶级带来任何的幸福。美国工人的劳动时间通常在十二小时以上,有些地方长达十四、十五小时,收入极其微薄。革命后物价上涨了百分之五十,但工资没有改变,生活越来越为艰难。1786年费城印刷工人罢工,罢工者要求限定最低工资额为6美元,他们胜利的达到了他们的目的。紧接着更多的罢工运动发生,1791年费列德尔菲亚房屋建造木工举行了争取十小时工作日的罢工;1795年,巴尔地摩的成衣工人举行了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
罢工运动日益频繁,罢工的目标是反对削减工资和缩短工时,所有的罢工活动,都是在一些临时组织的领导下进行的,这种组织总是随着每次斗争的结束而结束,但经验却很快让工人们明白,在老板们想要减低工资的这种永久性的压力下,临时组织是不能保证他们能经常维持一定的工资标准的。他们需要有定期集会、有应付紧急事件的财务机构、并能在进行斗争前制定一定斗争计划的经常性的组织。
18世纪90年代开始,各个城市的熟练工人开始把原来的互助会社改变为工会,这种工会一方面要领导工人进行争取提高工资和缩短工时的斗争,一方面仍办理会员们的疾病救济。老板们力图阻止这种向工会发展的趋势。在他们的施压之下,州议院通过了禁止工人们利用福利会社的组织以规定工资标准的法令。工人们为了应对这种法令,如费列德尔菲亚的印刷工人等解散了原来的互助性的会社,重建为各种工会组织。工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劳工团结才能对付老板们减低工资的企图。纽约市制鞋厂工会1850年所通过的会章序言体现了这种工会的宗旨:
“我们,纽约市的制鞋工人,因深感有维护自己正当权利之必须,并为防止雇主老板们利用各种阴谋诡计将工资减至我们认为不足以酬报我们的劳动的程度,一致同意以下列各条款作为本会会章。”
1860年底到1862年夏天是战时美国工人运动的低落时期,由于战争初期经济恐慌的打击和参军工人的增加,许多工会都面临崩溃的危险,内战造成了一批新的百万富翁,促进了企业的兼并和大企业的发展,铁路建筑和运输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资产阶级经济实力迅速发展的结果不仅造成了贫富悬殊,而且增强了资产组对付和控制工人的能力,他们往往同联邦政府勾结起来对工人的反抗采取暴力干涉手段,使工人阶级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工人阶级为了支持联邦政府进行战争,对罢工采取克制的态度。他们只要求保持战前的生活水平,愿意以和平的方式同资产者达成协议。然而,老板们只顾装满自己的钱袋,而对工人的起码要求总是置之不理。在这种形势下,工人们的处境随着战争的进行而每况愈下,生活费用上涨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工资上涨的速度。1863年上半年,开始出现了罢工的高潮。《斯普林菲尔德共和党人报》曾经报道说:“近几个月来几乎所有的行业的工人都举行了他们的罢工。”《旧金山晚报》也报道说:“现在旧金山工人当中争取提高工资的罢工已经成了一种风潮。”
随着罢工次数的增加,工会运动开始复苏。到1840年,总计有20万工人参加了工会。1863年11月21日,《苏区尔工会评论》表达了费城制鞋厂工人的心情,上面写道:“为了调整我们的工资和保护我们的一般权利,已经到了绝对必需在我们的行业中建立起组织的时期了。在粮食、燃料、衣服等等的价格都如此高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要提高我们目前所得的工资数……但这个没有组织的力量是办不到的。”
起初许多工厂老板由于没有准备,不得不向罢工工人做出某些让步,以避免蒙受更大的经济损失,但是,他们对此是不甘心的。1863年夏天,许多企业主约定共同采取关闭工厂的手段,迫使工人签名脱离工会,并把拒绝签名的工人列入黑名单,不予录用。但同时他们也是否清楚,在战时缺乏劳动力的情况下,紧急采用解雇工人和关闭工厂经济措施是不够的,于是就想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施加影响,企图理由法律的力量迫使工人放弃罢工的要求,并退出工会。例如:纽约科尔斯普林斯一家兵工厂的工人举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联邦派兵平息了这场罢工。圣路易斯的机械工人和裁缝工人举行罢工,由于军队的干预也被迫复工。在田纳西,一名联邦将军逮捕并驱逐了200名机械工人。军队还镇压了雷丁铁路的罢工以及宾夕法尼亚奥加县矿工的罢工。一些州的议会竞相颁布禁止工人罢工的法令。
自1860年至1886年间有十二个以上全国性的工会组织起来,到1870年就已有不下32个全国性的工会存在。有些全国性的工会很快就解体了,但很快又会有另一些组织起来代替它们。从60年代全国性的工会中也产生了很多劳工运动的杰出领袖。
战时工会运动的复兴得到了劳工出版物的帮助,同时反过来又推动了劳工出版物的发展。所有这一时期的劳工报纸关于工人阶级需要大众教育这一点是完全一致的,他们一致号召成立劳工学校、劳工图书馆、阅览室和演讲会。也有的报纸反对工人政治活动,美国发行过最好的劳工报纸之一“芬区尔工会评论”就是如此观点,当劳工听从了这个建议,把自己的活动局限于单纯的工会主义运动的时候,他们却发现老板们在充分地利用政治方面的力量剥夺掉工人们的最重要的权利。
经济危机时期的工人运动
1873年9月,在美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由于这次危机发生在大机器生产开始取得优势的时期,其规模和程度以及持续的时间都是空前的。这次危机以杰依柯克银行和公司倒闭为开端,很快就席卷了全国的所有经济部门,倒闭的银行超过了五千家。到1878年,发生了四万七千件倒闭事件。资产阶级力图把经济危机的恶果全部转嫁到工人阶级身上。他们通过解雇大批工人和大幅度削减工资的手段来压缩开支,维持企业的利润。到1877年,全国有五分之一的工人完全失业,五分之二的工人半失业,每年只有六、七个月的工作。仅仅五分之一的工人是全年有工作的。工人的工资一再削减。1876年,纺织工人的工资下降百分之四十五、铁路工人的工资下降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家具工人的工资下降百分之四十到六十。
1873年经济危机对于各个工会组织是一个严重的考验,所有的企业和工厂的老板们都企图利用危机造成的困难局面彻底铲除工会。他们采用关闭工厂、解雇工人、炮制黑名单、强迫工人订立“铁的誓言”的手段来打击和破坏工会组织。在1873年经济危机爆发时的三十个全国性工会中能够度过难关幸存下来的不过八、九个了,减员情况也极其严重。
危机使得美国社会的一切矛盾进一步激化。工人阶级争取生存,反对失业,反对削减工资的斗争此起彼伏,而且规模越来越大。无烟煤矿工人的罢工从1875年1月延续到了6月,是当时历时最久的一次罢工。罢工是由于矿主代表费城和雷丁铁路公司总经理富兰克林·B·高恩拒绝重签来自双方的协议而引起的。资本家为了进一步削减工资,企图取消最低工资数的限制。矿工们拒绝继续签订协议书以后,矿山方面做出了继续削减工资百分之二十的决定,并宣布取消最低工资的规定。在矿主们的大举进攻下,无烟煤矿工人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被迫于1875年1月举行罢工。罢工者所面对的敌人是早有准备的,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反工会联盟,而他们所得到的的支持主要是精神上的和道义上的。工人捐款支援罢工者,国际工人协会各小组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吁,但是在危机时期,工人们所能提供的经济援助是极其有限的。罢工者不得不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饥饿迫使矿工们接受了降低工资的条件。无烟煤矿工协会于1876年解体。福利协会的领导人被捕受审,并被逐出矿区,有的人竟被判一年监禁。
然而,对矿工们的进攻并未就此停止。联合起来的资产者动用社会舆论工具,一手炮制了莫利·默奎尔事件。莫利·默奎尔会社是报纸和侦探强加给受害者的一个秘密恐怖组织的名称,24名以莫利·默奎尔分子的罪名被抓捕的人中,大部分是无烟煤矿工福利协会的工人活动家。
1877年,铁路公司相继宣布削减工资的决定,摩俄亥俄铁路的工人停止了工作,这次罢工使得这条路线上的火车停止运行。警察急忙驱散了罢工者,3名罢工者以“煽动暴乱”的罪名被捕。罢工者被驱散以后,分头在各处展开了宣传和联络工作。第二天,同行业的一千工人站在了罢工者的一边,罢工领导人被捕的消息传开了,人们纷纷赶进城涌上街头,抗议政府暴行。附近的矿工也开始声援,罢工领导人很快就被释放。州政府派遣军队来保护铁路局的财产和保障火车的按时运行,但是这支国民军是有铁路工人组成的,他们同情罢工者,在马丁斯堡同罢工者发生短暂冲突以后,就拒绝执行军官的命令。罢工迅速扩展开来,州政府不断调遣更多的国民军,试图阻止工人罢工的进一步蔓延,对试图阻止他们前进的铁路工人和矿工开枪射击,打死十二人,打伤十八人,造成了流血惨案。国民军的暴行激怒了巴尔地摩的人民,当天晚上,工人们纷纷走上街头聚会抗议。愤怒的群众同警察、国民军发生了武装冲突。紧接着巴尔地摩俄亥俄铁路罢工之后,在宾夕法尼亚铁路发生了规模更大的罢工,把1877年大罢工推向高潮。当地法官动用了国民军,荷枪实弹,进入奥特车站逮捕罢工领导人,开枪打死打伤多人。军队开枪镇压罢工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城,愤怒的人群从矿坑、铁厂和各个工厂蜂拥而来,把军队团团围住,迫使他们撤退。联邦政府最后动用了三千名联邦军、六千名国民军将宾州的铁路工人罢工镇压了下去。1877年大罢工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终于在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联合武装的镇压下以失败告终。这场大罢工充分显示了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自觉性。
美国与加拿大有组织行业工会与劳工联合会芝加哥大会关于1886年5月1日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的决议在许多工人组织中引起强烈的反响。芝加哥的工人群众深深卷入了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运动中。芝加哥市政当局也做好了反对五一罢工的充分准备,警察频繁的出动,到处干涉工人的活动,不断发生工人和警察冲突事件。当5月1日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重要工业城市同时发生了罢工运动,芝加哥参加罢工的工人最多,将近四万人。五一大罢工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和严密组织性,在罢工工人的强大压力下,一部分工厂主不得不全部或部分接受罢工者提出的条件。对于工人的斗争,警察一直在寻找各种机会进行阻挠。
5月4日晚上,秣市广场举行“昨天下午警察枪杀我们工人同步的最新暴行”的演讲报道,结束演讲时武装警察突然出现在广场上,沃德上尉厉声命令集会立即解散,突然一颗炸弹在警察队伍中爆炸,警察的蛮横干预终于造成了骇人听闻的秣市惨案。资产者利用秣市惨案,开动宣传机器,接力把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斗争同无政府主义者的恐怖行为联系起来,把那些敢于提出改善工人生活条件的人和工人运动的领袖都说成是“扔炸弹者”而横加攻击。警察搜查、逮捕和拘禁了上百名罢工工人,凡是为芝加哥资产者所痛恨的有组织才能的工人活动家被挑选出来作为被告。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为了纪念美国工人阶级的英勇斗争,专门通过决议,规定5月1日这一天为国际劳动节。
工人组织的发展变化
破坏1877年大罢工的恐怖政策已经使工人明白,如果政府的武装力量始终被用来粉碎工人的活动,他们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是不可能的。决心要提出并选举出一些真正支持工人阶级的人致力于独立的政治行动。1879年以后市中心组织在每一个重要工业中心地区建立。在一些重要城市中,各个工会组织都以中心联会或工会协会的形式联合起来以便彼此互助,许多工会协会都是由社会主义的工会运动者组织起来的。各工会协会在完成雇主和罢工工会之间的协商和实行商品抵制运动方面起着领导作用。他们全部都在政治战线上非常活跃,有些是采取独立的政治活动,有些是争取通过劳工法令。工会协会经常可以通过他们的政治活动阻止州议会通过反劳工的法案,而强制他们通过有组织的工人所提出的法案。这些工会协会很多受到社会主义者的影响。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社会主义者分为两派,即拉萨尔派和马克思主义派,拉萨尔派认为劳工任何旨在提高工资或者缩短工时的经济斗争,都不会有什么结果。1876年,各个社会主义组织在求得妥协的情况下建立了美国工人党(后改名为社会主义工人党),该年10月,美国工人党已经拥有五十五个支部,并且开始作为一个政治组织进行活动。但是,组织上的联合不可能消除思想上的分歧。美国工人党的成立不过是使马克思主义派与拉萨尔派的斗争从外部转到了内部,分歧主要集中在对待政治运动和工人运动的态度和策略上。在策略问题上的分歧使得党的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在成立后的一年当中,美国工人党的各个支部几乎都同激烈的罢工斗争不发生任何联系。1877年大罢工的突然爆发和声势浩大迫使美国工人党执行委员会不得不发表通告,除此以外并未采取实际的步骤支持罢工运动。各个支部根据自己对运动的了解,各行其是,投入运动的程度是迥然不同的。纽约支部组织集会对大罢工表示支持;路易斯维尔的美国工人党地方组织在罢工开始时保持沉默,完全置身于运动之外,其中的拉萨尔派势力在警察暴力镇压后还公开表示不支持罢工者进行经济斗争,企图把这次罢工引上争取选票的错误道路;芝加哥支部领导人出席当地的各种群众集会进行宣传鼓动,还发起组织了两个群众集会,芝加哥支部积极的投入罢工运动,同罢工工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同五十多个工会代表成立了常设执行委员会负责处理同罢工相关的问题。尽管党的领袖对1877年大罢工缺乏认识因而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但毕竟有一些地方组织和党员个人积极投身运动而得到了锻炼。
1877年大罢工的失败为美国工人党内的拉萨尔派提供了借口,他们反对党开展经济斗争和罢工运动,并且要求所有地方组织在各个地方开展选举运动,并以1877年选举中取得的成就为依据,要求党立即召开非常大会修改党的纲领。拉沙尔派在1877年的纽瓦克代表大会上利用自己的优势把党的主要目标归结为“组织群众性的政治行动”,把党的名称定为社会主义工人党。马克思主义派不能容忍拉萨尔派对党的控制,宣布退出社会主义工人党,这是工人党的第一次分裂。党的领导机关完全落入了拉萨尔派的手中,整个党完全卷入选举运动,指导原则也变为了“科学是兵工厂、理性是武器、选举则是弹药。”1880年选举失败,无政府主义思想在党内兴起,社会主义工人党二次分裂后影响力也越来越小。
在美国工人运动中劳动骑士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在特殊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带有自卫性质的工人组织,最开始是由费城服装剪裁业中九名技工建立的秘密小组。当时费城服装剪裁工人已经成立了工人协会,并且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同资本家展开多次斗争,但是大多数斗争以工会的失败告终,协会领导人和活动分子遭到严厉的报复或者被罚款、解雇。一部分协会领导人为了灵活地对付资本家的强硬手段,决定解散协会,建立秘密小组,进行地下活动。劳动骑士团进一步发展成为了跨行业垮地区的全国性组织,对外名称为美国全国工人同盟会。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劳动骑士团的秘密原则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要,1881年底特律会议取消了秘密原则。劳工骑士团得到广大工人的拥护与当时的形势密切相关,经济危机后大多数行业工会衰落的很快,一些工会活动家试图组织新的全国性劳工联合机构来加强工人的力量。但是他们只接收熟练工人,并且仍然以已有的行业工会为基础,在当时行业工会正处于分崩瓦解的情况下很难成功。这时劳动骑士团的公开出现带来了希望,劳动骑士团本身具有两个优点,第一,它主张实现不分行业,不分熟练工和非熟练工的工人队伍大团结。第二,它抛弃了种族的偏见,吸收了大量黑人工人参加组织。劳动骑士团的领导人物本来是不支持罢工的,1883年全国性电报报务人员大罢工的失败迫使劳动骑士团改变自己对罢工的态度,重建罢工基金,这以后,许多罢工同劳动骑士团都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但劳动骑士团领导人在1886年5月1日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罢工运动中曾力图阻止所属的地方阻止和会员卷入其中,秣市惨案后在芝加哥罐头工人的罢工事件中还出卖了工人。劳工骑士团的领导人并没有从罢工运动的辉煌成就中吸取经验,彻底改变反对和一味避免罢工的错误态度,在形势有所变化的情况下,立即脱离罢工运动,最终使得其失掉了群众,走上衰败的道路。
秣市(Haymarket )集会传单
劳动骑士团发展鼎盛时期,另一个工人组织也在兴起,美国与加拿大有组织行业工会与劳工会联合会,在之后取代了劳动骑士团的领导地位,它在1886年更名为美国劳工联合会。开展八小时工作日运动使得劳联的声誉得到提高,号召有组织的工人于1890年5月1日集中力量举行大规模的总罢工,迫使政府和老板接受八小时工作制。1890年是劳联争取八小时工作日运动进一步取得胜利的一年,从此以后劳联逐步成为美国工人运动中最有影响的组织。但是劳联最终还是走向了与资本家合作的蜕变之路,十九世纪末期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垄断资产阶级利用自己高额利润中的很少一部分满足熟练工人的某些经济要求,从而分裂工人队伍,削弱工人运动的势头。劳联接受了改善工人生活和劳动条件这样的结果,与资本主义制度达成了妥协。
一战结束后,美国一度短期出现工人运动的高潮,爆发了西雅图总罢工、钢铁工人大罢工和煤矿工人大罢工等,但政府与一战中大大加强了经济实力的垄断资本家沆瀣一气,联合镇压了罢工。由于政府在政治上的全面反动,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镇压,法院不断地做出反工会的裁决,政府劳工部强行干预劳资纠纷,阻止工人起来罢工;资本家在各地建立雇主协会,广泛开展“开发工厂”运动(注:开放工厂运动只雇主在雇佣工人时不因工人是否是工会成员而加以歧视,实质上是不承认工会有代表工人进行集体议价的权利,不理睬工人想通过工会参与企业管理的愿望,从而阻止工会的发展。),同时又鼓吹福利资本主义来笼络工人,遏制工人斗争;劳联进一步鼓吹劳资合作,支持资本家“科学管理”,以提高生产率和减少浪费,并相信工人可以从中得到好处,同时,劳联和其他保守工会开展以建立劳工银行形式的工会资本主义活动,引离工人对资本家的斗争。列宁对劳联及其他机会主义的领导者是这样评论的:“….像德国列根、美国康帕雨斯直流,我们要把他们视为资产者,他们的政策不是社会主义的政策,而是民主资产阶级的政策,列根和康帕雨斯之流,不是工人阶级的代表,而是代表工人阶级中的贵族和官僚。”
劳联成为了只搞阶级调和,排斥非熟练工人和实行种族歧视的右翼工会,社会主义者和广大非熟练工人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建立战斗的革命工会的要求越来越强烈。1905年,在反对劳联的氛围下不同派别不同思想的人物捐弃前嫌,团结在一起,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了。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的纲领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工人阶级同雇主阶级毫无共同之处。只要成百万工人还在忍受饥饿和贫穷,构成雇主阶级的少数人还在享有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就不可能实现和平。”纲领中还规定了用“直接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在美国工人运动中,劳联占据重要地位,到1917年劳联的会员数有二百三十六万人。一战时的劳联主席支持美国参战,作出不罢工保证,帮助政府镇压世界产业工人同盟和社会党内的反战派。激进的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一直反对劳联的劳资调和主张,坚持开展阶级斗争,但是一方面由于它的双重工会主义,忽视打入劳联内部做争取教育劳联会员的工作,只重视采取直接行动,忽视建立和扩大群众性的工会组织;由于无政府工团主义倾向,忽视工人阶级政党的作用。另外由于在一战期间反对美国参战而遭到政府的镇压,约有二千名会员被捕,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也逐渐衰落了。后来许多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的会员加入了1919年成立的美国共产党。在大萧条时期,美共领导的工会团结同盟在领导罢工、开展争取失业救济和失业保障运动、组织失业者的斗争和支持退伍军人运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斗争中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使得工会团结同盟会员被雇主开除或列入黑名单。工会团结同盟会员领导的罢工遭到资本家的镇压,不少会员被捕入狱,甚至被杀害。
1915年12月11日,芝加哥服装业工人大罢工
工人阶级争取到罢工权
1929年10月末的纽约证券市场的崩溃开始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使得工人失业人数急剧增加。资本家和政府竭力防止和镇压罢工,大萧条时期的罢工很多都失败了。美共的全国矿工联合会领导下的俄亥俄东部的烟煤矿工人罢工也在矿主和政府的镇压下,劳联的工会对罢工的破坏中失败了。
工人罢工斗争虽然大多失败了,但工人开展的反对法院使用禁令的斗争却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胜利。在经济危机时期,不少罢工是在蔑视法院禁令的情况下进行的。罢工者要求从立法上规定法院禁令为非法。劳联在广大会员的压力下,也提出决议要求限制联邦法院发布禁令的权力。反对法院禁令的运动首先在一些州取得了成果。1932年3月20日,国会通过了诺里斯一拉瓜迪亚反禁令法,规定联邦法院不得发布禁令,宣布“黄狗契约”无效,赞成集体议价原则。这是工人长期反对法院禁令的斗争取得的成果,但是这个规定没有成立特别的机构来防止雇主干预工事务,并未保证工会的权利。
罗斯福第一新政时期涉及劳工政策的第一法律是1933年国会通过的全国产业复兴法。全国产业复兴法第七条所规定的劳工政策是经济危机时期工人进行斗争和统战阶级暂时做出让步的产物。这个劳工政策放弃了过去对工人斗争进行武装镇压的手法,由国家调节工业中的劳资关系。这条规定鼓舞了工人起来组织工会和加入工会,在规定独立工会发展的同时,资本家雇主为了防止工人独立的组织起来,处心积虑的成立或扩大公司工会,雇主不仅利用公司工会来抵制全国产业复兴法涉及劳工的条款,而且在制定本工业部门的规约时无视劳工的利益,独断专行的规定工时和工资,不屑与劳工商量。资本家这些做法阻碍独立工会的发展,导致罢工浪潮。这个时期,劳工运动争取组织工会的权利和迫使资本家承认他们成立的工会,要求让工人参与制定规约,反对垄断资本家独断专行的制定规约。美国共产党和其他一些激进组织起了积极作用。
但是,罢工并不能总是取得成功。1933年10月,有些公司就拒绝出席全国劳工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11月1日,全国制造商协会对全国劳工委员会发动了公开的攻击。资方选择当时全国最大的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出来和日益加强的罢工浪潮对抗。到1934年3月,通用汽车公司头头威廉·努森虽然面临罢工威胁,但拒不承认任何工人组织,也不承认全国劳工委员会有权在该公司任何工厂指导工人选举代表与公司举行集体谈判。劳联领袖宣称将于3月21日举行罢工。罗斯福总统这一次在强大公司压力面前,作出了有利于资方的判决。这一否决表明:工人不能完全依赖法律与政府使他们的斗争取得胜利;工人要取得组织工会并与资方举行集体谈判的权利,就得显示自己的力量。
1934年是美国劳工运动史上最有决定意义年份之一,共发生罢工1856次,参加罢工的约有150万工人,大多数罢工原因是要求资方承认工会。在这些罢工中,有4次特别重要,体现了美国共产党的影响。其中3次是左派领导的;它们针对的是强有力的顽固反对工会的公司势力。首先是俄亥俄州托莱多的汽车零件工人的罢工。这次罢工,是2月底劳联所属的一个新成立的汽车工人联合会分会要求电动车灯公司增加工资并承认其组织开始的。在美共、美国工人党及其所属失业工人组织和兄弟工会的大力支援下,于5月间达到高潮。在总罢工的威胁下,电动车灯公司于6月4日接受了工会增加工资要求,并承认了该工会。
“新政派”为了保护资本主义,并且有限地限制激进的工人运动,国会在1935年通过了全国产业复兴法,该法特别强调雇主有义务承认工人组织工会和进行集体议价的权利。
1935年,罢工浪潮仍然继续,共发生罢工2014次,参加工人达117000。罢工原因也大都是要求承认工会。
与罢工浪潮澎湃的同时,瓦格纳参议员和他的助手认识到《全国工业复兴法》中关于劳资关系的条款不够明确,又没有强有力的机构保证其实施,因而不能保证工人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的权利;而没有强大的工会组织与资方抗衡,就无法提高工人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工人劳动条件,这既不公平,也不能提高广大工人群众购买力,促进复兴。因此,他们应工会要求,从1934年起便着手草拟一个代替劳工条款的立法。这就是1935年7月初的《全国劳工关系法》。该法对劳工权利具有更明确的规定,还规定成立较强有力的执行机构——新的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以代替1934年成立的那个软弱无力的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因此,劳资关系有所改变,劳工运动得到很大发展。
工会组织在汽车行业和钢铁业等基础行业中迅猛发展。1936年11月,各地钢铁工人纷纷脱离公司工会,钢铁工人组织委员会已有会员82315人。过去,钢铁公司总是依靠各州政府的军事帮助和联邦政府的道义支持,来阻止这种趋势。现在,联邦政府支持工人,宾夕法尼亚州的民主党州长甚至作出诺言:如果发生罢工,州政府将予以救济。此外,美国参议院的拉福莱特公民自由委员会从6月起,已开始调查各公司侵犯公民自由和不适当干预工人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权利的严重情况,引起公愤。在这种情形下,美国钢铁公司的总经理和董事们权衡利弊,为避免一次时间长代价大的罢工,宁可屈服。12月开始,公司董事长迈伦·泰勒和约翰·刘易斯进行一系列会谈,达成协议:公司承认钢铁工人组织委员会。结果,卡内基—伊利诺伊钢铁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子公司——董事长本杰明·费尔利斯于1937年3月2日签订了也许是美国劳工运动史上最重要的合同,因为这个合同标志着:自1901年以来一直领导着在基础工业中阻止组织工会运动的公司的屈服。不久,所有美国钢铁公司的子公司,都签订了类似合同。它们都同意承认钢铁工人组织委员会,增加工资10%,每周工时减为40小时,加班时工资加一半。
经过罗斯福新政时期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工人阶级不仅争取到了法律上的“罢工权”和“结社权”,而且在现实中也能够运用这些权力,工人阶级中参与工会的比例也大大提高。到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产联约有500万会员。而且由于它的斗争,劳联会员也增至460万,另一些独立工会,共有会员100万。全体工会会员数达1060万,占所有非农业工人的28.2%,而在1933年时,这个比例为11.5%。
美国工人阶级工会参与率和前10%富人收入占比的关系
总结
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遵循着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每隔一段时间,工业就会陷入停顿,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以各种形式激烈的进行着。美国工人运动一直都在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府的联合打压下发展,暴力镇压并没有将工人运动掐灭,反而使得工人在斗争中成长了起来。从为了提高工资、缩短工时的斗争到争取罢工合法化和集体议价的政治权利,经济斗争发展为政治斗争,通过自己的力量迫使资产阶级政府一步步退让。社会主义者介入工人运动,通常能起到提高运动政治和组织水平的作用,尤其是美国共产党,在大萧条期间的工人运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争取到罢工权和结社权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工人阶级必须利用这些合法权利,进一步组织起来,向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发起进攻。欧美国家近几十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如果满足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与资方的讨价还价,资产阶级还会想出别的办法(比如把工厂迁移到其他国家)来打击工人阶级,以提高利润,工人通过罢工等斗争所赢得的好处,又会再还给资本家。
就中国而言,新工人群体已经使全部劳动者中最庞大最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跟现存政治和经济制度矛盾最为深刻和普遍的部分。中国工人阶级为了自身的发展,不得不与政权发生冲突,这一冲突将必然导致政治变革,乃至社会变革。社会主义者应该积极参与和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就像美国的同志们曾经做过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