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总统、旧的菁英——从劳动者的立场评析2016年总统大选

01/20/2016 posted in  中流击水

YCA按: 1月16日,民进党蔡英文得逾689万票,大胜其对手国民党朱立伦及亲民党的宋楚瑜,以压倒性的优势获胜。另外,今届的台湾立法院选举中,民进党也取得卓越的成绩。在113个议席之中,取得过半数的68席,这亦是该党第一次取得立法院的主导权,加上蔡英文当选总统,民进党实现了全面执政。本文写于此次大选前夕,作者当时已经预测到了此次台湾大选的结果,并指出选举只是政治的一部分,在现阶段被国、民两大资产阶级政党垄断政治权力的结构下,更是权贵政客绑架民意的工具,劳动者并不会因政党的轮换而受益。本文获得作者授权转载,YCA现刊载文章全文及作者在选举之后所写的补记。

作者: 毛翊宇
发布时间: 2016/01/12

即将于2016年1月16日进行投票的台湾大选,共有三组参选人,目前位居在野党的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声势看涨,远高于目前执政的国民党推出的候选人朱立伦,除此之外还有与国民党同属泛蓝阵营的亲民党候选人宋楚瑜,惟影响力较不足道。民众对总统候选人所属政党的观感自然对立法委员选举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目前台湾正在进行的似乎是场毫无悬念的选战,整个社会弥漫着笃定「换人」的气氛,民进党不仅已经做好执政的准备,在立法院席次上更大有过半的希望,可望取得该党史上第一次完全执政,赢已经不是问题,现在他们在乎的是赢多赢少。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就在短短四年前,代表国民党参选的马英九在2012年的总统暨立法委员大选中,以高达51%的过半得票率,击败了当年的对手蔡英文,而在立法院席次方面,于全部113席当中由国民党独占鳌头取得64席。四年前席卷全台的胜利者国民党,为什么会在今天落到这步田地呢?究竟在这几年内发生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民意确定是改变了,但是这个改变的实质是什么?我们需要回到2014年去探个究竟。

2014年3月18日,台湾爆发了太阳花运动,为了抗议国民党政府与中国签订的两岸服贸协议,上万名群众包围立法院、数百名抗议者占据立法院多达24天,引起举国沸腾,太阳花运动的两大诉求:一是抵抗中共政权对台湾民主的威胁,二是反对贸易自由化对本土产业和劳工的伤害,前者是台湾的主权问题、后者是与年轻世代低薪、缺乏前景密切相关的分配问题。很显然,国民党政府在这两个问题的处理上让人民大大失望了,也因此,随着太阳花运动的壮大,国民党政府的声势也持续下跌,在2014年11月29日地方选举上,这股不满就已经化作选票,原本全台22个直辖市和县市长里,国民党掌控16个席次,经过这次地方选举大幅萎缩至6个席次,就连传统上被视为国民党最享有优势的首都台北市,都在这次地方选举中拱手让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自这个时候起,国民党2016年的败象早已非常清晰了。

近年台湾社会经济问题浮上台面,国民党政府纵使不被视为元凶,也被视为无能解决,因此让在野的民进党处在有利的位置。而在全球资本主义陷入长期低迷、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影响下,资本的盈利能力不若以往,各国资本家彼此之间竞争加剧、角逐中国市场,缺乏组织和政治代表的受薪阶级,因此被迫为资本主义衰退和资本之间的竞争承担代价,普遍受就业困难和薪资停滞之苦。

对台湾人民而言,困境不只如此,为了帮助台籍大资本顺利在中国及其他海外国家积累、剥削便宜的劳动力,执掌政权的台湾政府不得不对已经「官僚资产阶级化」又有霸权野心的中共在主权方面让步,这股压力不仅来自中共,还来自大大小小在中国市场享有利益的台籍资本,他们希望降低两岸的「政治风险」,无异于要求台湾政府接受身为民主权利践踏者的中共,宣称对自身享有名义上的统治权。可以说,内(分配问题)外(主权问题)交迫正是台湾人民未来处境的写照。

由于太阳花运动的缘故,上述两大问题已经成为台湾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国民党之受唾弃已成定局,而民进党也势必在这两方面接受来自民众的考验,看即将遭逢败选长期在野的国民党,以及目前踌躇满志看似得意的民进党,如何就上述重要议题进行对自己有利的攻防,是这次2016年大选的关键,从中可以窥见未来将持续影响台湾政局的两大主流政党。各自将准备采取什么样的立场和姿态。

改革时刻已至:他们的危机还是我们的危机?

时间拉回到2015年底和2016年初,在连串的竞选活动,例如政见发表会、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等公开演说中,不论国、民两党的候选人,皆异口同声的表示,台湾现在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关头,我们正面对一场危机。不只是这些竞选中的政党持如是观点,这种诉诸强烈危机感的论调,在各个社会阶级都得到了回响,但是,我们和他们所说的「危机」是同一件事吗?不是。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层次来谈:

第一层,是政党自身的危机,为了选举利益操弄人民而刻意塑造出来的,国民党诉诸保卫「中华民国」,民进党则广纳各种「倒国力量」,将国民党执政塑造成台湾社会经济问题的根源,让国民党下台变成挽救台湾的优先要务,由于国民党执政八年是事实,与中国又有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台湾民众十分忧心的主权问题,遂被简化成国民党「卖台」,而非台湾资本主义发展所付出的代价。

第二层,我们可以看到近日新闻经常出现类似的标题:中经院预测,今年经济成长率可能不保1。持续低迷且不见起色的经济成长,背后反映的是资本积累的停滞,全球资本主义衰退自是主要原因,但此因对资本家阶级而言无解,然全球越是衰退,资本与资本之间的竞争就越残酷,因此台籍资本家心急如焚,迫切想知道未来的台湾政府将如何倾全国资源帮他们「拼经济」──增加利润、打倒竞争对手;第三层,也是最重要的、真正的危机:根据行政院主计处最新的统计,台湾近四成的上班族月薪不到3万元,不到4万元的则接近七成,不稳定的非典型就业人数高达78万人……数字只是冰山一角,背后反映的是整体就业环境的停滞、恶化,低薪资、不稳定和无发展性等问题,再加上高房价、老年退休保障的不足,让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成了资本家口中「不敢作梦的一代」,政治能不能许我们一个有希望的未来,是我们最关心的。

两大党的总统候选人,对上述人们最关心的「经济」、「两岸」问题都不得不有所回应,循着这两个主轴,我们便可以对他们检视一番,看他们是否对我们关心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如果有,这些对策能落实吗?能解决过去所不能解决的困境吗?为此目的,我们不应该过度沉迷细节,落入「见树不见林」的陷阱,应该从整体着眼。

国民党总统候选人朱立伦,在首场电视辩论中提到:「朱立伦保证在四年的任内,会将基本工资从现在的20,008元调高到30,000元,这不是只是调薪,这是台湾经济战略的翻转……让我们的战略从过去透过利润带动成长的方式,改变为透过加薪带动成长。」在第二场电视辩论中,回应全民连署提问如何落实劳动法令时则回答:「一定要继续推动修法,重赏、重罚,用高额的奖金鼓励全民检举这样违规的、影响到劳工权益的企业。……如果我当选总统之后,一定修法要求全国直辖市设立劳检处。」

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在首场电视政见发表会里这样说:「我们还会整合产、官、学的资源,作为本土产业投入创新的后援,让大家顺利走向升级转型。……如果企业透过创新,做出毛利更高的产品,我们就可以支付给员工更好的薪水。」

当回答如何落实劳动法令时,蔡英文如是说:「现在劳工相关的规定里面需要补强的地方……我们要立法保护非典型劳工,让派遣及部分工时的劳工,能够受到同工同酬的保护,而且都纳入社会安全保障体系。我们对于过劳跟职灾也有专门的立法来保护。」在政见发表会中,当蔡英文被朱立伦质问对两岸问题的处理时,她回答:「我将会以『维持现状』的『台湾共识』为核心,遵循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并在过去二十多年,两岸协商和交流互动的成果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发展。……我的决策会遵循民主机制,公开透明。我主张订定『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让两岸政策接受人民的监督。」

劳资分配不均:鳄鱼的眼泪和请鬼拿药单

政府要影响财富分配,基本工资是少数可以直接规制劳动市场的杠杆之一,也经常是政府和劳工团体之间龃龉的来源,基本工资一旦提高,在比较效应下势必会提高平均薪资,这应是不争的事实,且在台湾许多获利颇丰的大型连锁企业,在雇用基层员工时皆以基本工资为标准,因此对于广大上班族和许多领取低薪的穷忙族而言,提高基本工资有最直接的加薪效果。且受薪阶级的收入增加也会提振消费,对许多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中小企业而言,不啻为市场的扩大,对商品的需求还会拉动对劳动的需求,无疑能够增加就业。

至于一贯反对提高基本工资的立论,往往以提供薪资会减少就业,对劳工不利为由,有鉴于此,也许我们应该听听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怎么说:「……绝大多数证据表明,增加最低工资对就业的负面影响甚微,或者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反对提高基本工资的论述建立在迂腐陈旧的经济学教条上──假设任何商品(也包括劳动力)价格提高势必会降低购买量,但除非某个行业的生产技术出现大变革,否则劳动力的替代性极低,若不是该产业的市场本来就正在萎缩,几乎不可能出现只因薪资提高就减少雇用的现象。

反对提高基本工资的论述常常只是保护企业利润的幌子罢了,在这方面,蔡英文对朱立伦的质疑是保守的,显示她顾虑到资本的利益,不愿意为提高基本工资的政策背书。虽然朱立伦提出的立场相对进步,但国民党在其他方面的问题更大,身为老牌右派政党,过去一向偏袒企业财团,谈到这个不得不提起2013年,当行政院劳委会决定调涨基本工资(月薪)时,国民党政府的政务委员管中闵却大力反对,还对劳工团体呛声:「想多一颗茶叶蛋,最后一粒米都没有!」最后行政院长陈冲拍板,提高基本工资与政府「拼经济」的目标不符,径予驳回,引起基本工资审议委员会的委员一片哗然,主委还因此请辞。该怎么看待这件事呢?国民党闹人格分裂了吗?一个向来对劳工议题最不友善的政党,突然跑出来大喊帮劳工加薪,恐怕是自知肯定不会当选才敢提这样的政见,想多少骗点选票。要检验国民党有多少诚意也不难,如果这真的是国民党的新政策方针,那么未来他们在野的这几年,想必会持续在提高基本工资这方面采取一致的立场?

蔡英文既然驳斥朱立伦,那她自己又有什么改善分配问题的对策呢?她的主张,一言以蔽之,即劳工能不能加薪,关键在于企业的毛利,她在经济发展论坛上,用不同的话再次重复了这样的中心思想:「打造一个支持创新的环境,用创新来带动产业的升级与转型,再以升级转型来提高企业的利润;……也就有能力提高劳工的薪资和待遇。」台湾受薪阶级薪资停滞的问题,真的出在企业的利润不够吗,还是经济果实的分配不均?如果企业赚了更多钱,会自动自发拿出来帮劳工加薪吗?还是放进自己的口袋,或者拿去投资海外、甚至投机炒作以博取更丰厚的获利?我想台湾人民都很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且台湾受薪阶级薪资低迷的原因,也有官方数据为证,并非企业获利不足,而是劳资之间分配不均而产生:由国民所得统计资料的GDP分配面观之,受雇人员报酬占GDP比重在1989~1996年间仍达50%~52%,此后逐年下滑,2013年降至44.6%。

蔡英文自称能够解决分配问题的经济政策,其实脱去了精美的辞令包装以后,不过就是「政府努力让富人更富,穷人也可以雨露均沾」──极端落伍的雷根经济学(Reaganomics ),是比传统右派更右的保守主义经济政策,美国自1980年代以来施行此种政策的结果,只是让富人更富,却没有让穷人脱贫,整个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情形反而更加恶化。无独有偶,即将下台的现任国民党籍总统马英九于2012年被问到劳工所得水准为何无法提高时,也说过这样一句话:「薪水不能加,是厂商觉得钱赚不够。」可见这种从资本财团的立场出发看待财富分配问题的心态,蔡英文跟马英九并没有什么分别。

落实劳动法令:装睡的人叫不醒

台湾的劳动法令,向来被民众诟病为与现实脱节,在私营部门由资方独断决定大多数雇用条件仍是常态,按照法律本意应为最低标准的劳动条件,却成了许多勉强合乎规范之企业口中的「福利」,为何如此?主要原因还是要归咎于国民党过去视工会组织如寇雠的戒严统治、近二十年来制造业的严重外移、以及民进党狭中下阶层群众民主抗争成果上台执政后,却为了巩固权力而和过去支持国民党的旧势力靠拢、大力向财团倾斜的恶果。上述政治、经济因素导致台湾劳工运动的发展先天不利、后天失调,单一受雇者在由资方主导的就业市场上只能孤零零地只身面对,不若其他工会运动较发达的国家,有企业或产业层级的工会定期和资方谈判薪资福利。

在劳资实力本身极不对等的情况下,劳方完全没有可以对资方施压的管道,要靠外部的劳政机关来确保企业落实规定于法令中的保障,自是困难重重,且高度依赖行政官僚体系的效能。虽然落实劳动法令,严格说起来是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但回归到最务实的层面,正因为目前法令与实际的落差,如果能强化劳动法令保障的实效,能让部分劳工直接受益,也能让有谈判实力的工会组织专注在提升劳动条件上,而不必忙于和政府官员周旋,要求他们落实各项劳动检查。

朱立伦在如何落实劳动法令这个问题上的回答,包括提供检举违法企业的民众检举奖金、提升劳检层级扩大相关人力等主张。首先,提供检举奖金绝对是一个会令企业界气到跺脚的政策,他们认为这会诱使更多「心怀不轨」的员工向劳政机关申诉,破坏劳资之间的和谐和「伦理」,但这不过反映了这些企业的心虚罢了,如果不是违反劳动法令的企业,又何须担心被检举?况且不遵守法令的黑心企业又有何资格和员工谈「伦理」?但纵使鼓励了更多的检举,如果没有相应的扩大劳检人力,那么只会产生更多无法消化的案件;进而言之,如果不提升现有劳检行政的公平性,人手再扩大也依然不会有效果,朱立伦在这方面却完全没有着墨,他虽然点出了落实劳动法令的关键在劳检,但对问题却缺乏深入的探讨,手上的发言稿充其量只是漂亮的官样文章。

举例而言,在现行的劳动检查中,政府官员最害怕开罚了资方以后,被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提出诉愿和行政诉讼,企业也以此养成政府官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但是相反的,劳方在检举违法资方之余早已精疲力尽,又有维持生计的压力,如果劳检单位混水摸鱼、检查过程漏洞百出,却根本没有相应的时间和财力循这条管道为自己申冤。假如能在劳动检查后对每一个检举违法企业的申诉人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列入负责人员或所属单位最重要的考核绩效,以矫正过于偏袒资方的劳检实务,再搭配检举奖金和扩大常态人力,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劳动检查的功能。我们能期待国民党政府支持上述大刀阔斧的改革吗?恐怕是很难的。

当蔡英文被问到如何落实劳动法令时,她背诵了民进党草拟的六大劳动政策:现有的法规需要补强、将会推动更多的立法……当蔡英文如是回答时,简直是在污辱台湾民众的智慧,问题是劳动法令「如何落实」,她的回答根本答非所问,这是其一。其二,详细检视蔡英文提出的六大劳动政策,其实不难发现,蔡英文根本在劳动政策这个部分交了白卷,她所提及的各项​​修法和立法,不但缺乏实质内容,而且几乎全是这几年国民党政府执政时期,劳政主管机关就已经在积极研议的项目。

最后,在民进党这份空洞的六大政策出炉以前,在媒体上蔡英文仅有一次谈及劳工,那就是当2015年5月8日蔡英文在参加企业座谈会时,脱口说出她认为「台湾劳工的假太多了」,相较于她在面对提高基本工资议题时的再三审慎、步步为营,这个「假太多」的结论来得实在太爽快了。也许台湾的受薪阶级应该有所警觉,未来即将执政的蔡英文政府,是个完全没有在劳动政策上做足功课,而且站在企业主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政府。

两岸经贸协议:谁来处理「资本主义因素」?

也许对蔡英文而言这些都不算什么,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头,2014年太阳花运动的余波,让台湾民众对中共的强烈拒斥感浮上台面,强大的民意浪潮让国民党政府原先欲强渡关山的两岸服贸协议在立法院触礁,至今不敢有进一步的动作,连其他的经贸谈判仿佛都成了政治禁忌,就算做了也不好大肆宣扬。经济议题从来不只是经济议题,经贸协议向来是大国扩张政治影响力的工具,台湾民众对于中共官僚资本可能「以经促统」、瓦解台湾民主的疑虑并不是空穴来风。

其实两岸问题不仅仅是「 中国因素」那么单纯,中共近年来积极布局海外,举凡投资基础设施、甚至部署军事基地、争夺钓鱼台和南海主权等等,这些动作背后的动机,和他们对台湾主权的野心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确保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命脉、和美国霸权分庭抗礼、维系中共官僚资产阶级的专制统治。且在全球经济缺乏成长动能、前景黯淡的当下,各国资本更加依赖中国的市场和高经济成长率,但想在中国这个一党专政的国家里赚钱,就不能不和独揽政治经济大权的中共合作、支持中共的专制统治和对周边国家的霸权主义,这是全球皆然的现象,台籍资本当然也不例外,而且除却中共在国际上对台湾主权的打压,其实真正对台湾政局施加直接影响的,反而是像郭台铭、王雪红这类的台籍大资本家。仔细分析所谓的「中国因素」,其实很大部分是由「台湾因素」和「资本主义因素」构成的。

除非蔡英文敢挡台籍资本的财路、敢向大老板们说不,否则她迟早要向「中国因素」低头,也势必要为了资本的利润而牺牲台湾人民的利益,虽然很多支持蔡英文的民众对她还存有幻想,但其实从她这次竞选对于两岸问题的立场:「维持现状」、「遵循中华民国宪政体制」就可以看出,民进党的姿态急速向国民党政府靠拢,几乎已经难以分别了,原因不为别的,就是顾虑到台籍资本的利益,不愿和中共打坏关系,对台湾人民最关心的主权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恐怕就是在为将来的让步妥协打预防针。台湾的资本家现在因为适逢选举所以还能够体谅民进党的政治人物,还愿意将两岸服贸协议卡关的不满隐忍不发,但到了选后必定全力施压,民进党手上的烫手山芋,除了服贸协议之外还有两岸货品贸易协议,这场考验料将来得又快又猛,这不仅仅是一场对民进党​​的考验,也是一场对台湾人民的考验,到时我们就能知晓有多少人将清醒的看穿民进党在两岸问题上投机、亲财团的本质。

距2014年的太阳花运动事隔近两年,目前人民并没有真正挡下两岸服贸协议,我们所关心的各种问题,包括不利于基层产业和劳工的贸易自由化、劳资之间分配不均和青年人看不到希望、台湾人民在主权问题上的自决权受到外来强权的威胁,在这两年国民党政府继续执政下只有更恶化,毫无起色,然而,眼下国民党似乎就要被选票拉下台了,我们能期待因此带来真正的改变吗?根据上述的观察,我们必须很肯定的告诉自己:不可能。台湾的劳动者看似有投票选举政府的自由,但我们却被迫在两个右派政党之间做选择,看不到新执政者有解决问题的意志和方法。

选举只是政治的一部分,在现阶段被国、民两大党垄断政治权力的结构下,更是权贵政客绑架民意的工具,如果台湾的劳动者不放弃追求真正的改变,那么等待我们的将不是一个欢欣鼓舞的胜选之夜,而是一条漫长艰辛的道路。

(作者)补充&后记(写于1/16选举结束以后):

除了既有的国、民两大党,真正由太阳花运动所催生的两股政治力量,要属「时代力量」和「社会民主党」,这两个政党也分别投入此次2016年的立法委员选举。面对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几乎笃定当选,在选战策略上,时代力量选择和民进党合作,支持民进党的总统候选人蔡英文并接受辅选,避免在区域立委的选举上和民进党竞争,对民进党是合作大于监督,甚至与其政治界限十分模糊。社会民主党则跟先前就参选过的小党「绿党」结盟,组成「绿党社会民主党联盟」(简称绿社盟),共同推出区域和全国不分区立委候选人,选战甫开始之初自许政治使命为淘汰国民党、监督民进党,选择刻意和民进党区隔的路线。时代力量主打高知名度和高媒体曝光率的个别社运明星,再借此冲高政党票,绿社盟则标榜自己为左翼进步政党,主打性别、环保、劳工等政策理念议题,其候选人不乏在这些领域深耕多年的实践者,也是少数不向民族主义靠拢的政党。

社民党自投入选举以来便争议不断,社民党召集人范云先前说不和民进党合作,但到了选举前夕又表态支持蔡英文,也因此在宣传上得到民进党的「加持」,在民进党即将成为执政党的此时,批判力道却集中在国民党、亲民党两组候选人身上,对民进党则一改先前尖锐的态度,大肆赞赏​​蔡英文的女性身份,而不见提及民进党在劳动政策上的保守,处处可见「隐恶扬善」的用心。虽然社民党的不分区立委候选人有很强的工会色彩,在既有工会组织中也有广泛的联系和支持,但对于社民党召集人范云被批评为和民进党关系暧昧、原则摇摆之事,却始终保持沉默未置一词,仅专注在提出较进步的劳动政策而没有明确厘清和民进党的政治关系。时代力量和社会民主党这两支新兴的力量都还在发展中,还需要更多的观察,不宜立即下定论,不过依照目前的态势,时代力量虽是独立的政党,但在政治上毋宁说更像是民进党的一个派系,社民党有以工会为根基的进步力量在里面,但是党的领导层也有很强的妥协倾向。

选举结果出炉,果不其然,蔡英文以高达56.1%的得票率赢过朱立伦的31.0%,惟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的投票率创下台湾选举史新低,仅有66.2%,自台湾开放总统直选以来,这个数字从未低于70%,也许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选民虽然对国民党失望,但也不愿意投给民进党,对国、民两党皆不满意的选民有所增加。而新国会席次的分配上,则是民进党68席、国民党35席、时代力量5席、亲民党3席,时代力量共拿下三席区域立委,在全国不分区的政党得票部分则拿到6.1%选票,跨过5%的分配门槛因此获得两席,以一个新兴政党而言可谓大获全胜,成为国会第三大党。同样是2014年后新生的政治力量,绿社盟的命运却大不相同,主打的全国不分区政党票部分,让许多原本颇具信心的选民大失所望了,仅得到2.5%,未达分配门槛因而没有得到任何席次,今后政党的存续也将面临困境,可以说台湾民众在选举上,还是有意无意地受制于国、民两​​大党主宰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