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哲的《养蜂人》

04/03/2009 posted in  革命文艺

给个我当时看后的看法,《养蜂人》这部电影最好联系安哲的前几部电影来思考,他这里面很多都是和前一些有前后思想的渊源的,其实安哲这样只是在电影中是一种影像的隐喻,养蜂人和他的一个刚大病初愈而且是当年政治的老战友,三个人在大海边畅谈,那位当年左翼政治上的老战友很有意思,他大病初愈其实当前左翼政 治在历史中已经不被接受,可他却还狂妄得想改变整个世界,依然是一个左翼政治上的理想主义者,而养蜂人现在其实已经一个人肚子养蜂了,很像陶渊明一般,也 可以看做是政治上不得志而隐居并转向艺术与诗歌审美中,还有一当年好朋友,却转变了,他现在想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挣钱,他在冬天一头冲向了大海,而另外两位 却在大海边翩翩起舞……看来当年的兄弟经过久别相逢在一起确实很不一般。

之于楼上说的养蜂人最后为什么把蜂箱都掀翻而且被蜜蜂蛰死,我是这样理解的,可能这是安哲的一种电影的影像表达,养蜂人或者安哲追求的其实是一种生命的整体,或者说是生命的真理!好比开头安哲的电影中那般诗意音乐的画面:

“哦,听得到呢,好像是歌吧……

蜂王出生了,

处女蜂从满是蜂蜡的蜂房中钻出,

蜂王出生了。”

在那温柔的钢琴声和淅淅沥沥的小雨当中,干净的桌子上一束鲜红的花,伴着这充满生命力和希望的故事,新一代的蜂王诞生,在水边等待她的雄蜂们跳起生命之舞,春天,春天的气息弥漫在那小雨中……

然后安哲接着就在结婚的时候说了:“攀上胡椒树,采摘胡椒, 胡椒树突然断了,手里什么也没拿到。” 其实这就可以联系安哲前几部的政治性比较强的历史电影来理解,安哲前期电影探讨的都是历史与政治的本质,尼采曾在《悲剧的诞生》中对于历史曾说过类似这样 的话:酒神式的人与哈姆雷特相像:他们二者都一度洞悉事物的本质,他们彻悟了,因而他们厌弃行动——因为他们的行动丝毫改变不了事物的永恒本质。这 些就像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一般,说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只是安哲换了一种电影的影像表达。

其中的女子象征着无常的命运,或者说是一种宇宙万物的生命本质,包括历史与政治,甚至人性的等等,都可以借着来理解,她就是生命,是这老人正在失去的一 切。她的身上有着一切的美好,年轻的光芒四射的脸庞,躁动的激情,她在那小屋里,像太阳一样耀眼,像月亮一样纯洁;她也是生命力罔顾一切的冲动,那样蛮横 无理地闯入我们的生活,从来不顾我们的意愿;她不问原因地奖励我们,毫无道理地惩罚我们,她支配着我们,因为她让我们看到希望,她在我们陷入绝望的时候出 现,点燃我们内里的每一个细胞,让我们迸发出无限的力量,却又在我们自以为掌控生命的时候,狠狠地把我们击倒,提醒我们是她站在高处俯瞰我们,她在我们身 边向另一个人献上甜美的微笑,在他的怀里望向我们,嘴角轻扬,无情地嘲笑我们的一厢情愿。 这就好比莎士比亚与尼采一样都喜欢把真理比喻曾一个女子,尼采也曾说过真理如一女子,他躲藏,诱惑嬉戏却又拒绝着我们,莎士比亚的名言就是命运如娼妓,不 过是个无常的婊子……

安哲《养蜂人》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一种这样的生命真理的追问,包括政治与历史,艺术与审美,诗歌与哲学,最后掀开蜂箱被蜜蜂蛰死意思可能是安哲一生都在探 索这些生命的真理,并最终死在了这样艰辛的探索中……也可以理解是一种政治上的失败,而转向了艺术与审美,而这对于生命真理来说并不是完整体,所以 安哲最终死在了艺术的探索中,或者说是一种对于生命真理追问的徒劳与失败……《永恒一日》中其实一小孩与老人也是类似这样的一种生命真理的探索,当然那 部电影比起养蜂人要更成熟,尤其是对死亡的体验与理解,柏拉图曾说过哲学就是对于死亡的体验。

  • 作者:沐风
  • 来源:豆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