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城市的房价再现了2007年的疯狂涨势。与2009年年初相比,多数一线城市到年底出现了50%以上的上涨,深圳甚至超过了80%;在天量信贷资金的催动下,房价上涨迅速从一线城市蔓延到二、三线城市及县级城镇的全国性普涨局面,年平均涨幅超过了30%。更令人惊奇的,是海南省在2010年初国务院通过国际旅游岛区域发展规划之后,一日一价,短短一个月时间房价平均上涨超过50%,创造了全世界史上最雄壮的泡沫制造奇观。面对房价的暴涨,既能听到有学者发声:房价不能再涨下去了;也能听到截然不同的声音:现在的房价太低了,房价还会大涨。这些截然不同的声音令很多老百姓陷入迷惘:同样都是专家的声音,究竟哪种声音是为老百姓好的?那种声音说的是真话?在人人都能讨论房价的当下中国,房地产领域,到底有多少真话,多少假话呢?
学者发出有悖于老百姓生活常识的言论,主要是基于三个原因:一是2003年以来,我国推行的完全市场化方向的房地产政策,市场供求关系成为学者判断房价走势的主要依据,而不问这些需求究竟是居住需求、投资需求甚至投机需求;二是长期以来的房价上涨走势(2008年除外),让学者习惯了房价上涨这一长期走势,习惯于怎样更加实证地解释房价上涨规律,很少关注市场的制度基础是否存在根本问题的;三是既得利益集团利用经济优势控制舆论导向,一些学者为求出镜、出场,开始与房地产开发商打成一片,为其提供房价上涨有理的理论证明。
一个时期以来,西方的自由市场理论开始在中国泛滥,成为各类大学、研究机构教研人员崇尚的主流经济学。这是被美国金融危机证明了的、一个无情自私且缺乏人文关怀的经济理论,但是被既得利益集团利用,作为指导他们巧取豪夺社会财富的指导思想。这些已经被证明为现代经济理论糟粕的东西,长期以来被既得利益集团控制的御用文人,越来越多地灌输到政府文件当中,使广大人民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中接受了既得利益集团操弄掠夺社会财富的事实。反对房地产过度市场化改革、要求回归住房民生道路的呼声,被既得利益集团描述为对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搞福利分配、开历史倒车,应当人人喊打。
在上述经济理论指导下,“发展才是硬道理”被片面地执行为自上而下对于GDP的盲目推崇,一些学者称之为“GDP拜物教”。例如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经济正常的增长速度应当是8%左右,反之则被认为是过热或不景气。从统计学意义上讲,GDP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定时期内一国的经济总量,但它不能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不能反映资源的浪费程度。而且,有时“破坏”与“浪费”也能“贡献”GDP。例如很多地方常见到“马路拉链”现象,马路每挖开一次,投入的人力、物力消耗都会计入GDP。而事实上,这部分GDP并不能带来有效益、有质量的增长,反而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属于社会发展的一种退步。
房地产开发就是一种典型的“破坏性开发”。在暴利推动的公司化房地产开发活动中,可以持续生产粮食、起到生态平衡作用的大量耕地被别墅、高档公寓和高尔夫球场取代;在GDP大棒的指引下,由政府和开发商共同推动的旧城改造,采取推倒重来的毁灭性手段,一些建成不到10年的房屋成为拆迁对象,迫使大量原住居民被迫分散,许多古旧民居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更由于房地产开发活动遭到破坏。房地产开发后建成的各类漂亮的花园、住宅、公寓等,实际是以毁灭和浪费了巨大社会资源为代价的。由于毁灭和浪费的资源不计入GDP统计的抵扣项目,而漂亮的城市建设和干部考绩却需要GDP装饰。于是,各地的政府官员、学术机构,无不投入到对房地产开发的支持上来。
令人发指的是,当前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房地产业的私有成分比例过高且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导致其产业发展与民生日益分离。既得利益集团利用公有制经济体制下遗留的“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征地支援国家建设”等有利条件,把强行掠夺人民的土地财富,作为其产业发展的基本盈利模式;甚至为了激活房地产市场,无条件地放任炒房团、国际热钱炒房炒地,导致大量占用社会资源的住房,成为少数人囤积居奇、牟取暴利、谋害百姓的工具;更让人不能容忍的是,这些投机者囤积房屋使用的资金,绝大多数来自城乡居民存放在银行的存款。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事实证明,民生不仅是任何社会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经济发展的唯一的、最终的动力。任何违背经济规律、违背大多数老百姓意愿的经济政策,最终必然遭受惩罚。因此,识破既得利益集团财富掠夺的秘诀和阴谋,是我们当前的一项基本任务。这要求一切有良知的学者,要努力探索适合现代中国经济实际的、有用的经济理论,驳斥既得利益集团利用舆论的强势传播谬误,引导大众走出“GDP拜物教”、
“房屋拜物教”、“金钱拜物教”的误区,为刻画这个时代的主导精神而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 作者:曹建海
-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向高房价宣战》
- 刊于《环球时报》 2010-2-10第15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