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凤凰卫视采访了我,要我评论一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房地产政策,分析对今后房地产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我说所谓房地产调控的四大措施,根本就不值一提。也许,在“体察民意”的温家宝总理的眼里,“房屋的合理价位”应该比现在还要高。可以肯定,“两会”之后,中国人民向高房价宣战的任务仍然艰巨。希望越大,失望自然就越大,所以我历来不对他们报有希望。但是这样的文章,希望能够对于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工作的、一些有良知的代表委员有所启示,促使他们大胆质疑政府工作报告之虚伪,而不是习惯性地、肉麻地歌功颂德,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所在。
今年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由温家宝总理宣读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看出什么发力遏制疯狂房地产的意图,而是强调继续实施庞大赤字的积极财政政策和超额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其中,创历史纪录的、高达10500亿元的巨额财政赤字,以及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为17%,这个超过GDP计划增长速度两倍的货币扩张政策,意在给房地产热提供了持续的想象空间。
虽然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的目标,但前面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的定性,再次重复了“国十一条”所强调的“房价只能涨,最好慢慢涨”的“稳定高房价”的宗旨。
在房地产调控措施上,所谓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在高房价下极易形成大批中等和中低收入家庭沦为房奴、透支消费未来的不可持续局面;对小户型和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的重点强调,很显然是在用高价房混淆政策房的概念;打击投机从字面上看很好,但可能与其众多政策中的鼓励改善性住房的做法自相矛盾,导致大量投机行为以“改善性住房”名目得以规避;相对于2009年3.6万亿的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中央财政632亿元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可谓是杯水车薪,很难想象对于保障中低收入城镇家庭和平抑商品房价格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关于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的说法,很难想象这个政策能帮助政府解决高房价问题。
和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样,老调重弹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从来没有触及过地方政府倒卖土地这一关键环节。在我看来,城市土地拍卖机制直接推动了整个城市地价和房价体系的重构。在商品房市场供不应求的条件下,政府拍卖土地的行为,极易引起整个城市地价的连锁上涨。用“帐篷效应”来形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形成的泡沫,可能是非常形象的。可以说,在卖方市场的情况下,政府土地拍卖是高房价的根本推手之一。不仅如此,政府收储、出让土地的行为,还容量滋生了腐败,直接危害民生。在多数地区,城市建设规划可以随意修改,由此变成了掌权者和房地产开发商合谋侵犯城乡居民生命财产权利的重要工具。这种以公共利益为借口,以城市规划为工具,对居民用地进行强行拆迁的过程中,导致拆迁过程中的冲突愈加激烈,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
可见,在房地产问题上,政策的制定不能简单地迎合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炒楼集团、银行高官等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够体现绝大多数人民的意志,适应时势。对于现任政府高官而言,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值得我们警觉的,是国家统计局刻意隐瞒2009年疯狂上涨的房价涨幅,将超过30%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2009年房价涨幅,压缩为可以忽略不计的1.5%,相差20多倍。国家统计局失去公信力,意味着本届政府的工作报告的数据,例如GDP、CPI等,其可信的程度,已经回落到一个到空前的低谷。
此外,一惯坚决为高房价托市的国土资源等部门,反复强调对于小产权房的清理,让我们看到了其险恶用心。我认为,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财富,政府没有必要、更不应将小产权房视为洪水猛兽,必欲拆除而后快。要看到小产权房对于高房价下解决一大批城乡居民居住问题的正面作用。作为人民的政府,我认为国土资源部、住房建设部等本部门的领导人,需要认真检讨长久以来所坚持的立场。
任何政策的实施都是有代价的,更何况是充满争议的房地产政策。今年中央政府继续实施有利于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房地产政策,那么高房价的终结可能低于公众预期,房价的回落则来自房地产泡沫的破裂,这势必给中国经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未来时期摆在广大人民面前的,必将是一个千疮百孔、难以承受的局面。
201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