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左翼的基本现状与发展趋势

03/24/2009 posted in  共运信息

主要流派和思潮的发展

目前全球左翼的流派思潮及其发展大致可以概括为8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社会主义进入改革浪潮

1989年苏东剧变以后,只有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5个社会主义国家硕果仅存。目前,社会主义各国总体上处于改革进程中,基本划分为中越老和朝古两大类型。中国在1979年以来已经进行了30年的改革开放,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越南在1989年后提出“革新的社会主义”,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经验和方法,取得了经济社会的巨大进步,尤其是党内民主有创造性的发展;老挝情形类似于越南,2006年实现了平稳的新老交替,党的领导集体年轻化,有利于推进改革。古巴和朝鲜属于改革迟缓的另一种社会主义制度类型。

2、社会民主主义左派处于低谷

百年来,社会民主主义一直在转变,其思想理论灵活多变,极具包容性。布莱尔自诩为“永恒的修正主义”。社会民主党在战后到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主导了西方经济的“黄金时代”;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进入反思阶段;90年代中期复兴,新世纪以来又进入下降轨道。但是该党稳居西方主流政党地位,总体情况比西方共产党的处境要好许多。至2003年,社会民主党已在152个国家地区有156个成员党。近年来。社会党国际在南美和亚洲吸收新成员。2008年6月,社会党国际在希腊召开23大,表达了重新回复社会民主党传统的向左转的意向。

3、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知识左派谋求复兴

新马克思主义知识左翼在西方通常被视为第三左翼,它出现于1918年欧洲革命后的反思中,中经两次大战之间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到战后五六十年代进入其鼎盛期。西方1968年学生造反运动落潮、“欧洲共产主义”失败和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解构等诸因素交集,使西方新马克思主义陷入发展低潮。1989年以后苏东社会主义阵营的骤然倒塌,也造成了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左派对广义社会主义理想的疏离。近年来由于全球化激化了西方社会的冲突,新马克思主义开始出现复兴迹象。西方新马克思主义主导下的第三左翼在90年代以来发展很快,是最具上升空间的左翼思潮。

4、西方发达国家共产党处境艰难

西方国家共产党在战后曾经有过辉煌的时期。1989年苏东剧变后至今,西方国家共产党进入危机阶段,跌入谷底,至今尚未走出困境。

5、多元文化主义左派主导的新社会运动方兴未艾

多元文化主义左派包括绿色左派、女性主义左派等新社会运动左派,自七八十年代的生态运动、反核抗议运动、和平运动高潮之后,已经走出1968年运动后的低潮,进入上升通道,成为当代西方最有发展前景的群众运动。

6.原苏东地区共产党走下坡路

苏东剧变后这一地区的共产党难以恢复元气,步步走向衰退。在现有的约30个党中,只有俄罗斯共产党尚有些影响,目前也已四分五裂,社会支持率一再下跌。

此外,转轨中的东欧国家原共产党大多易帜为社会民主党,坚持原名的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和摩尔多瓦等国共产党的纲领也已全面社会民主党化。

7、民众主义左派异军突起

新世纪以来,拉美左派共赢得8国总统选举,形成左翼执政浪潮。

8.第四国际托派死灰复燃

随着市场原教旨主义对社会的撕裂,近期无政府主义政治重新抬头,极左极右思潮都以民粹主义的方式在欧洲重新崛起,第四国际托派在这一背景下再度死灰复燃。2008年3月,“第四国际”国际委员会在阿姆斯特丹举行大会,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会员参加了这次例会。

同时复苏的还有与托派思潮相联系的极端主义城市暴力组织。七八十年代,意大利的“红色旅”、“无产阶级武装核心”(NAP)、法国的“红军”、西班牙的“埃塔”等极左组织在欧洲从事城市恐怖主义活动。这些城市暴力组织由于其反民主、反法治的性质被西方民众普遍唾弃。近期,“红色旅”和“埃塔”等又开始恢复活动。

除上述8大流派和思潮的发展之外,全球左翼运动还呈现出三大地区热点:欧美地区以公民抗议运动为主。非政府主义组织(NGO)成为这种新社会运动的主力。拉美地区以民众主义运动为主。与60年代反帝革命运动不同,外部表现为反美的民族主义运动。亚洲地区则是社会主义改革(中国、越南、老挝)、自由主义改革(印度)、平民主义改革(泰国)并存。中东、非洲目前是大国博奔的战场,是民族主义和各种外来政治势力角力的舞台,无法形成规模化的左翼运动。

当前热点

其一是全球左翼发展背景下的拉美左翼的崛起,其二是西方国家的知识左派为整合西方左翼打造理论基础,提出新的社会主义战略。

拉美左派在意识形态上起源多元,构成复杂,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各种原教旨主义左派即传统左派,包括马克思主义、玻利瓦尔主义、解放神学、格瓦拉主义等反制度的革命左派,以尼加拉瓜桑地诺政权为代表;二是改良主义左派即社会民主主义左派,以巴西为代表,这是拉美左派的主流;第三类是民众主义左派,以委内瑞拉查韦斯和玻利维亚莫拉莱斯为代表。拉美左派意识形态的多元性,使其前景充满变数。

新社会主义战略的代表人物南茜·弗雷泽强调社会主义对社会平等的承诺高于对文化差异的支持,具备社会主义的传统优点,同时对差异群体及其公正诉求保持了高度的敏感性和最大的宽容度。

这一新社会主义战略是对8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拉克劳、墨菲为代表的西方左派的“后社会主义”战略的反拨和超越,为左派力量的全面整合提供了战略基础,为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兴起的当代公民抗议运动打造了理论武器,提供了未来愿景。

  • 来源:2009年1月1日《社会科学报》
  • 作者:周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