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尘沙
一、革命是社会制度的改变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革命被认为是以政权更迭为核心的社会大变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个说法不算错。但是它不够具体,没有指出革命变的究竟是什么。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革命是社会制度的大变动,是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这样,我们就得花些时间讨论一下什么是社会制度。社会制度,一般说来至少包含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经济方面的制度,另一个层面是政治方面的制度。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结成过不止一种经济关系或者说生产关系。比如今天最为普遍的雇佣劳动制的生产关系——雇主出资、雇工出力的生产关系。在同一时期内,社会中也可能存在不止一种生产关系,今天社会上除了雇佣劳动制的生产,还存在小生产者的生产。一个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这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了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今天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是雇佣劳动制的生产关系,所以我们说今天社会的经济制度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在最近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中,人们在生产关系中往往处于不同的地位,从而一个集团可以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这种集团就被称作阶级。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有工人和资本家。资本家占有着生产资料,工人不得不向他们出卖劳动力;资本家可以从工人的劳动中榨取钱财,就叫做剥削。这就是今天社会的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不难发现,经济上占剥削地位的阶级,政治上往往居于统治地位。社会的政治制度的实质就是如此,一个阶级居于统治地位,可以统治其他阶级。一个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工具,就称为国家政权。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也称为资产阶级专政。
现在,关于社会制度的含义就比较清楚了,它主要由这两个层面构成: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经济制度——谁剥削谁,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政治制度——谁统治谁。革命,就是新的社会制度,在经济领域和以政治制度为核心的整个上层建筑领域,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
二、广义的革命和狭义的革命
既然我们认为革命是社会制度的更替,那么就得谈谈新制度是怎么取代旧制度的。我们先看看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是如何取代封建制度的。
在封建社会,主要的生产资料被控制在地主阶级手中,从而有两个基本阶级:地主和农民。在封建社会的晚期,出现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叫做资本主义萌芽。它是指处于萌芽状态的雇佣劳动制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随着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而产生。
虽然此时地主阶级正在走向衰落,但国家政权仍然掌握在他们手中。地主阶级的国家政权不仅压迫着农民阶级,而且压迫着新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尽管这样,封建制度毕竟也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它或多或少地还允许买卖。这样,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就仍然能在封建政权的压迫下取得一定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资产阶级一步步地谋求掌握国家政权。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的进展。……最后,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
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利用政权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开辟道路,同时压制封建制的生产关系。例如,在法国大革命中,夺取了政权的资产阶级颁布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法律,还宣布没收教会的土地。逐渐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成为这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封建制度,就是这样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的。
总结起来就是,先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再有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最后利用政权巩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统治地位。这完全符合马克思所说的,“……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我们可以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作为这一次社会制度更替的开始;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终巩固,看作这一次社会制度更替的结束。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这个历史时期,可以认为是广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可以说,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整个历史进程,可以认为是广义的革命。
在看到新制度代替旧制度的整个历史时期的同时,也应当看到社会制度更替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政权从反动阶级手中转移到先进阶级手中。毛主席说,“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这里说的革命,就是指夺取政权这一关键环节,也被称为政治革命。我们一般所说的革命,就是指的政治革命,姑且称之为狭义的革命。
代表着新的生产关系的先进阶级,会与代表旧的生产关系的反动阶级发生矛盾。例如,在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需要大量农民离开土地成为自由工人,而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却要求把农民继续束缚在土地上。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反动阶级代表的旧的生产关系已经腐朽了,但是如果不经过政治革命,政权就仍然在他们手中。他们会利用政权去保卫旧的生产关系,抑制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要在全国范围内充分发展,就必然要求先进阶级部分地乃至全面地掌握国家政权。这就是列宁为什么说,“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一点,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是领导革命。”历史上,夺取政权的政治革命总是为新制度的发展开辟道路,为旧制度的彻底改造创造条件。另外,在狭义的革命也就是夺取政权以后,还要进行深刻的社会改革,才能完成新制度代替旧制度的整个进程。
说到这里,我们对革命的概念就已经比较清楚了。狭义的革命是指先进阶级夺取政权。而广义的革命是新制度代替旧制度的整个历史进程,包括夺取政权,也包括夺取政权之前的准备、夺取政权之后的社会改革。这就是为什么夺取政权之前的一些工作也被称为“革命工作”,为什么夺取政权被称作“万里长征第一步”。
三、无产阶级革命在进程上的一点区别
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也可以用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分析。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整个历史时期,是广义的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则是狭义的无产阶级革命。
我们知道,在资本主义制度中存在人对人的剥削,而社会主义制度要消灭剥削。正如在封建社会中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一样,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也产生过一种萌芽。这一萌芽就是在内部消灭了剥削的生产合作社,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先声。马克思对于这种新的合作的生产关系有过很高的评价,“……少数勇敢的‘手’独立创办起来的合作工厂。对这些伟大的社会试验的意义不论给予多么高的估价都是不算过分的。工人们不是在口头上,而是用事实证明:大规模的生产,并且是按照现代科学要求进行的生产,在没有利用雇佣工人阶级劳动的雇主阶级参加的条件下是能够进行的。”
但马克思同时也指出,合作社的生产关系在资产阶级专政下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他说,“1848年到1864年这个时期的经验毫无疑问地证明,不管合作劳动在原则上多么优越,在实际上多么有利,只要它没有跃出个别工人的偶然努力的狭隘范围,它就始终不能阻止垄断势力按着几何级数的增长,也不能解放群众,甚至不能显著地减轻他们的贫困的重担。”
《共产党宣言》中说,“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需要解释的是,“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是实质,“争得民主”是形式。这一句话也被认为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最初版本。《共产党宣言》里又说,“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里强调了政治革命(狭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对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进程(广义的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意义。
我们可以发现无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革命在进程上的一个区别。在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夺取政权,就要用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办法去积累力量。就是说,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是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为前提的。
而无产阶级革命在进程上则有所不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内部消灭了剥削的生产合作社,是不可能真正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只有夺取了政权,才可能真正地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就是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要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为前提。无产阶级甚至不能主要地用发展合作社的办法来积累夺取政权的力量。即便对于广义的无产阶级革命来说,我们也不能把合作社的开办看作革命的开端。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解放的希望不在于搞生产合作社,而在于夺取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