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的中国人

11/05/2010 posted in  当代中国

前天是10月16号,星期日,俺加班。就像大多数80后加班族一样,咱无奈到淡定了。我在办公室里偷闲上网看看八卦贴子,同事们偷菜也不亦乐乎的时候,忽然听到窗外呼声震耳。赶快开窗探头一瞧,只见原本车水马龙的北大街已经变成了一条步行街,行人三三两两,沿着机动车道向北而去,仿佛是80年代俺小时候农村电影散场一般;一对对原本该逛街购物的情侣们手挽手向北疾走,又好似北面有人在派发时装购物券。

冒险爬上窗台在7楼探身出去一看,北门那边黑压压一片人头和旗帜,怕是有几万人,沿着西安中轴线向南直压过来。看到这种场面,我第一反应是球迷在庆祝胜利,因为口号中最震耳的声音是“加油!加油!”就像所有爱看热闹的同胞一样,俺立刻转身跳下窗台,直奔电梯而去。一边坐电梯,我一边琢磨这几天中国队或者陕西浐灞队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想来想去没有头绪。

下得楼来,队伍已经快到眼前了,看不到有穿足球队服的醉汉,看不到任何球迷道具,满眼全是标语和国旗。虽然还是看不清标语的内容,这时候才想起前几天的钓鱼岛事件,我立刻做出了准确判断——反日游行的队伍来了。果不其然,没等游行队伍到面前,一辆救援车拖着伤痕累累的丰田轿车飞驰而过。顺便一说,丰田当年主要是给鬼子们造军用卡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考证下,八路军在平型关是不是烧过丰田车。

准确判断来自丰富的经验。从大学到现在,隔三差五我就会碰到游行。球迷骚乱不说了,只说政治性集会,首先就是1999年大使馆被炸后的示威,我在上海读书,躬逢其盛。然后我到苏州工作5年,闲暇时候全国乱窜,04年的观前街918事件,05年全国性的反日游行,我次次都看现场,还都是前排位置,07年我又到了西安,正好赶上看西北大学的反日集会。其他几次没能赶上的,我也听亲临现场的朋友转述过。把这些一手二手的信息综合到一起来看,中国人对外来刺激的反应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这10来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999年我正在上学,那时网络还不大普及,大学在校生数量还不到现在的五分之一。但一说咱们的大使馆被美帝炸了,大半个宿舍楼都放下饭碗直奔那狗日的领事馆,示威,扔石头,大半夜才回来。不光上海如此,几乎所有大中型城市都立刻闹得天翻地覆,也不管当地是刮风还是下雨。再往后的几次反日游行,就没这么快的反应了,基本上要约期而行,找个周末没事的时候再上街。今年钓鱼岛事件后的示威,晚了一个多月不说,别的地方不太清楚,反正西安的游行发生在钓鱼岛事件之后天气最好的一个周末,秋高气爽。那天走多了不热,太阳落山了不冷,正是游行的好天气。

从人数来说,99年遍布全国的示威,人数不是这几次游行可比的,仅广州就有七八万人参与游行,全国怕是有百万。05年的全国性反日,不算其他地方,光上海的游行就足有10万人参加。这次西安从我眼前过去的队伍,远看颇有上万人,近看其实远没有那么多。核心部分是两个千人左右的密集队形,标语、口号和组织大部分来自这两个不太整齐的方队。外围是大批的围观群众。围观的人一般会跟着队伍走一段,也会鼓掌加油,但基本不会加入中间的密集队列,围观一会就四散而去。我开始看到宛如电影散场的人流,就是这些从路边的商场里纷纷走出来的围观者。由于游行路线穿越了西安几个主要商业区,所以两三千人的游行队伍外面总有上千人的松散围观队伍,形成了很大的人群。这样的队伍从远处看尚称壮观,近看未免还是有些单薄,让我这个老观众看的很不过瘾。据说这次反日游行,西安是游行规模最大的几个城市之一,其他城市的规模可想而知。听说成都的规模大一些,上网看看照片,最多也就不到万人的规模。比起前几次还是大大缩减了。

游行人数当然要考虑官方支持和鼓动的影响。比如说99年的时候俺们的团委干部就和游行队伍走在一起。示威闹到半夜,没有公交车回宿舍,有的学校还派了校车去接学生。但须知没人会在没有柴禾的地方点火,学生们如果觉得表达自己的愤怒不如玩网游重要,就算来回都有车接送也没什么用处。更何况05年全国性的反日大游行从头到尾都没听说过官方插手。那次反日运动之所以没有规模更大,完全是被极力控制的结果。05年游行过后,不少人保持了好几年排斥日货的习惯。直到今天,我给某些朋友买礼物依然要注意避开日本产品。这么大的事情,由头是啥呢?不过是日本人出版了一套使用范围很小(0.1%)的右翼历史教科书。插一句说,日本负责文化教育政策的文部省常常被右翼骂是被日本共产党控制的,日本学生的历史老师们往往是左派。相比之下,这回钓鱼岛撞船抓人事件明显要重要的多。但是,2010年的街头,和05年比起来,只能说是波澜不惊。

还有一个变化就是游行队伍这回主要是学生了。对比一下05年反日游行和这次钓鱼岛事件示威的队伍,可以看到游行的面孔变年轻了,很难在其中找到25岁以上的人。即使游行发生在周末,也看不到上班族也就是当年的热血男儿加入——他们都带着女友围观呢。这正是游行队伍变单薄的原因。这一点从反日游行爆发的地点也能大致看出来。04、05年,反日游行爆发在沿海新兴工业区,尤其以上海、苏州、杭州这些年轻职员、工程师集中的地方为甚,这才带来了才声势浩大的反日运动,并且能在事后造成长久的抵制日货效果。这次的游行,还没上班赚钱养家糊口的学生们举着“表达我们90后的愤怒”的标语游行,掀翻了几辆日本汽车,的确能吓唬一下4S店里的日本车顾客。但从长期来看,应该很难像05年那样,出现持续的抵制日货运动。

从这10年的经历来看,中国人游行的热情似乎降低了。尤其是这次中日冲突不同以往,在中国工业化面临发展瓶颈的情况下,涉及领土、资源和国民安全等敏感问题的钓鱼岛事件居然只有几万个学生上街示威,像我这样的上班族只是站在一边围观,这估计让网上来回串联的爱国主义者很不满。但这个“善意围观”的态度正是包括我在内很多中国人的想法——不管我们年轻人是否表现愤怒,早晚日本得放人,无非是需要时间找个台阶下罢了。无论是读内参的官员,还是看参考消息的中年人,或是网上看帖子、打网游的青年职员,这个态度普遍存在。事实也是日本人服软放人之后各地才有游行。我们这些网上的政治军事爱好者很多都觉得咱们中国这回面子可挣大了,日本威信扫地。我有个朋友甚至觉得这会儿再游行很奇怪。在他看来,觉得中国这回吃了亏应该激烈反应是比较少数的,所以游行声势不如以往;另一方面,认为中国在一盘大棋里获得新胜利的更是少数,总体社会舆论是不自信的。在同一个网络论坛,军事版块的网友聊天说小日本的官僚果然还是服软了,我们还以为他们这回要暴走呢,没戏看了。上海的网友玩笑说什么时候三菱的F2战斗机飞上海来轰炸啊,就指望他们降房价了。而漫画版块有人画政治漫画,讽刺政府面对日本软弱,嘲笑“中央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前面这个朋友继续分析说这是因为大部分中国人仍然把日本当成和中国一个级别的大国,是有历史宿怨的强劲的对手。面对日本,中国人仍然不够自信,和日本发生了什么冲突,依旧会让中国人精神一紧。那毕竟是一个曾经占领中华半壁山河,现在看上去依旧繁荣先进的国家。

要我说呢,钓鱼岛东边是当太平洋警察的美军的冲绳基地,南边是小算盘多多的台湾同胞,附近东海底下有人人眼红的石油,这个地方确实很要紧,但肯定不是这次半民间冲突就能决定的。既然船员的安全无忧,那就没必要对撞船这个象征性事件赋予太多象征性之外的意义。类似的,游行本质上也是一个象征性事件,所以大家不免会提出类似的问题——游行很重要么?游行无非是表达我们的愤怒,还有就是试图“讲道理”来表达问题。比如把一堆 “自古以来”的证据摆在别人面前,说你不守规矩,说帝国主义强权占我土地,抢我资源,现在得还我云云。现在呢,虽然游行还有人去,“自古以来”的话题肯定还有人说,但哪怕是看热闹的《环球时报》读者,也知道真理就在大炮射程之内(现在应该改导弹了),这事儿最终还得靠实力说话。所以大家也就淡定了,新闻注意力很快就转向了沪深股市的波动,转向了全世界压人民币升值,转向了即将到来的物价上涨。

中国人的脾气肯定不会短短几年就变好,只是大家都晓得了实力是第一位的,展现实力或是报复能力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能够对国际冲突保持关注,也保持冷静,从生物学来说,这正是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本能。成年人,尤其是成年男子如果忽然遇到值得愤怒的事情,第一反应肯定是咧嘴的同时微微咬牙——所谓咬牙切齿是也。这是因为在几十万年之前,每个成年原始人都有突出的犬齿,或者叫獠牙。这对犬齿既是撕开生肉的吃饭工具,也是战斗时的利器,所以需要在局势紧张时露出来威慑敌人,类似刀剑出鞘表示战斗能力。类似的,愤怒时握拳,也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肌肉。后来,人类学会了用火和制造长矛,用不着拿犬齿撕开生肉或者敌人的皮肤,无用的犬齿就慢慢退化了,但愤怒时咧嘴咬牙攥拳头的习惯还是留了下来,同时留下来的心理定式就是在局势紧张时展现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出声抱怨,所谓咬人的狗不叫是也。今年年初,美国又打算卖给台湾一票天价武器,可怜的台湾同胞拼命打工讨生活交出来的税款又要去喂华尔街的虎狼们。海峡这边,祖国大陆在一如既往地表达了口头反对意见之后,立刻进行了自己的CNMD(Chinese National Missile Defence意为“中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测试。一发导弹在太空轨道上打掉了另一发导弹,中国用战略武器系统的新平衡来回击美国人的动作。实力的确可以让人变得更沉稳。这可是对着玩星球大战的实力,这麻将只有中美两家可以打,小日本什么的靠边站去吧。

国际政治不是玩牌,一般没什么以小诈大的机会,你不太可能展现手里没有的实力去吓唬人。所以平心静气地展示实力等待外交成果,是大国、强国才有的特权。这个现象也可以在生物学上找到渊源。刚才说到獠牙的话题,一般来说,在咬牙的同时,愤怒的成年男子还习惯于用沉闷、低调的声音说话,用频率更低,波长更长的声音来表明“俺用来发声的共振腔很大,俺的肺活量大,体型很夸张,俺有足够的体重和肌肉来把你打扁喽”。缺乏战斗力的说妇女和儿童在类似的情况下只能尖叫吵闹,用频率高、波长短的声音表示“弱小的人危险了!”让有保护义务的成年男子赶快出手救人。当中国人觉得自己没必要把自己降低到娘们的层面上的时候,尖利的呼叫自然就越来越少了。

和中国不一样,韩国日本是两个既需要外国驻军,也没权利拒绝驻军的国家。北京土话骂人说你丫的,说的是旧社会男主人和丫鬟婢女生养的孩子。日韩就是两个丫头养的,小老婆国家,所以缺乏展示实力的资格,只好搞点极端的事情,闹个动静去惊醒美国爸爸。我们经常听说韩国人切自己的手指头抗议日本,抗议靖国神社或是独岛问题,其实这类事咱们中国人在晚清、民国时也常干。

北洋签二十一条,学生们搞五四运动,九一八丢了东北的时候,在报纸上常常可以看到某地学生断指抗议、断指写血书抗议的事情,甚至以自杀抗议侵略的也不是没有。这应该算是弱国的悲哀。好在自从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就没听说这种事情了。因为中国用抗美援朝战争和两弹一星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强国,再也没人敢于尝试灭亡中国。中国既不需要盟国驻军来保护自己,也不需要被敌国驻军监视,所以我们可以留着手指头建设自己的国家,不用担心建好了被人明抢。

现在,风水轮流转。钓鱼岛撞船事件结束后,日本右翼激动地抗议日本屈从中国压力放人,比如我们熟知的石原慎太郎、安倍晋三。西安成都反日游行的那几天,日本右翼也在围攻中国大使馆,据称有6000人,如果这个数字不包括围观者的话,应该比中国游行的规模还大,真难为日本从一亿人口里动员出这么多人。我看到一张照片,上面日本右翼悲愤地举着一面大旗,上面写着2个大字“攘夷!”。说实话,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的感觉不是愤怒,一点都没有,而是当场笑喷,捧腹之余还不免有一点点得意——被人抗议的感觉真好。

除了和平游行外,日本的年轻人带着烟雾弹去中国领事馆抗议,往中国外交机构邮寄步枪子弹,甚至还有一条好汉带刀去了首相官邸。当然,不劳中国人操心,他们都吃了日本警察的对付,这也算是战后日本无奈的传统了。不说无名之辈,日本最著名的作家,两次入围诺贝尔奖的三岛由纪夫也干过暴力自残秀。1970年,因为深感被外国占领之耻,三岛由纪夫冲到自卫队营地,先是拿刀胁迫军官造反,失败后又当众剖腹,试图用“日本精神”感召自卫队起义,赶走美军保卫天皇。结果自然是白搭一条命。每次看到类似的国际消息,我都在不得不对60年前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表示由衷的感谢。再回到刚才的话题。这几年,除了青春期的学生,中国人开始懒得去日本大使馆扔砖头,无非是因为我们已经足够强大,所以不屑于对一个被美国阉割的国家,一个经济上依赖中国,一个靠嫁过去的中国女人生孩子才不至于亡国灭种的国家,一个正在衰落的国家搞象征性恐吓。

当然这不是一夜之间,而是一个实力此消彼长的过程。

先说日本这边,被美国驻军,军事政治发展受限这些几十年的老账暂且不提,单说工业这个日本的最长项,日本也明显没了后劲。和一个刚去过日本的朋友聊天,说起日本来,最感慨的事情有两样:老龄化和基础设施潜力不足。

他在日本都市圈之外,驱车几百公里,过了十几个大小市町,发现所有的店铺里都是四五十岁的大叔大婶看店,按日本人的化妆能力,也许实际年龄还要大个十几二十岁。每家店铺里都看不到什么人光顾,街上也没啥人走动。唯有一种生意兴旺无比,那就是石雕业。

每个镇子都有几个石匠铺,院子里都摆满了石料,有几个大叔弯着腰在挥汗如雨的干活,当然不是雕石狮子或者维纳斯,而是刻字——墓碑。按这哥们的原话就是:日本基本上没有什么需要排队的,没有排队结账,没有排队买房,没有排队入学,没有排队挂号取药,只有等着下葬进坟这件事需要排队。简单说就是,日本是一个等着进坟的国家。

日本的平均寿命是80岁左右,女性多一点,男性少一点,平均而言,现在排队进坟的这代人是1930年前后出生的,他们的父母大部分或者是血汗工厂里的包身工,或者是帝国军队里的炮灰,或者先当血汗工人再当血汗炮灰。真正人口最多的战后婴儿潮一代现在还在给别人刻石碑,排队进坟只是刚刚开始,他们从小因为吃不起猪牛羊肉而吃惯的鲸鱼海豚什么的还需要再坚持一下,日本人真正的进坟高潮还要到二三十年之后才能到来。

与此对比的是,日本每年出生婴儿也就100万出头,0-5岁的人口不到600万。而现在35-40岁的绝对中坚阶层却有1000万人。工业社会,一个萝卜一个坑,指望6个人接10个人的班,还要求发展,这显然不可能。甚至不知道二三十年以后日本人开始扎堆进坟的时候是不是要把石碑也外包到中国、东南亚或者印度来刻。考虑到日本人取名字时候的想象力之匮乏,在中国的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石碑或者塑料碑也不是一件很不可想象的事情。

美国过去几十年可以从全世界吸纳优秀的年轻人填工业社会的坑,中国可以通过把数亿农民变成工业人口来填坑,日本就只能自觉点靠边站了。日本的人口下降预期速度,超过除自寻死路的俄罗斯外的所有工业化国家。这一点是很奇怪的,因为日本女人有结婚就回家生孩子当家庭妇女的传统,不会像其他国家那样因女性就业而降低生育率。在这种情况下还出现人口下降,绝是不能把问题归罪于工业化带来的就业问题,至少到目前为止还不能,最近几年日本政府因为没人填坑,开始鼓励妇女就业,以后怎么办再说了。

日本的另一个细节是没有暖气。日本总体上是一个温带国家,冬天气温比中国的北方只低不高,而且由于四周环海,湿度大,比中国的冬天体感温度还要低很多。但早已成为工业化国家的日本居然没有安装统一的供暖系统。除了北海道的几个小区外,家家户户冬天就靠煤油炉度日,或者上电热。当然,煤油炉和电炉已经造的很精致了,外面有散热片,烟囱有隔热套,看起来不像炉子倒像摩托车发动机。但比起高效的大型锅炉通过市政管网供暖来,效率还是差了很多。在资源匮乏,提倡节约,还进行过多次国土整治的日本,这不能不说又是一个奇特的现象。

其实人口减少和没有暖气,背后都是一个问题:土地。日本的国土面积2/3是森林,其实不能算严重缺地。不过日本在第二世界大战中完全失败无条件投降,美国人一向记仇,占领的时候除了拿着刺刀,也没忘了带上剪刀——用来阉割日本——“剪刀”是比喻,美国人阉割日本人的办法是切碎原来的土地所有制,一方面切分大地产,另一方面固化私有制。

美国人给日本定的土地私有制是绝对私有制,政府没有任何权力进行征收。如果实在需要强拆的话,就得通过黑社会,所以日本的黑道帮会是合法的。把土地切碎并且定了不许征地的规矩之后,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想弄一块地皮都得和所有地主单独讨价还价,土地所有者则可以串通起来有人唱红脸钓鱼,有人当钉子户敲竹杠,就算能动用黑社会,也难如上青天。

这样就制造了一个炒作的气氛,即便日本政府手里的国有土地比例是国土面积的30%多,并不低,但也没办法扭转,因为公地大部分是山区和林地,或者是河道堤坝下面的河道地,跟开发搞城市化、工业化没啥关系。

鬼子们缴了枪之后,发展了纯粹依靠外贸的经济,外贸经济需要一个海港搞进出口,还需要一片平地盖工厂,深水港日本倒是不缺,有平地是最主要的。这三大经济圈其实就是日本的三大平原,东京在关东平原,大阪在近畿平原,名古屋在浓尾平原。另外日本还有一个新泻平原,不过对着前苏联方向,实在太危险,一直没有动。不过新泻那地方出漫画家,有意思的地方哦。

日本称为“大”的东西拿到别处一般都不作数,日本的三大平原其实也就和中国的直辖市差不多规模,如果按正常的人口密度,支撑一个完整产业链实在很困难。当然正常这种事对日本从来都是梦想,地方不够就挤呗,于是人和钱就往东京、名古屋、大阪三大经济圈集中。

看日剧和日本动漫的人其实都应该很熟悉这个剧情——主人公高中毕业离开家乡,来到东京读书打工,住在狭小的单身公寓里。穷学生们蜗居在一起,为吃到一餐牛肉而欢呼。总之,1亿人的一大半集中在小小岛屿的几块狭窄平原上,土地就显得更加不够了。紧缺会导致炒作,人为创造的紧缺会导致人人都在有今天没明日的抓紧炒作。

在炒作气氛的不断烘托之下土地价格迅速地被炒了起来,远远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当然超过居民收入增速就更多了。从1960年到1973年,日本非农业用地的稻田价格上涨了13-14倍。结果就是日本老百姓不是住在狭窄的自建房子里,就是在百十平米上起七八层的畸形楼房,大型住宅项目只能逐个谈判,购买土地,结果往往是谈不成。这反过来又降低了土地的容积率即使用效率,更加剧了房产价格上涨。

所以老百姓买房子买的艰难,在房产泡沫期间尤其如此。就算在房产泡沫已经彻底消灭的今天(土地价格回到1980年),名古屋这种二类城市的房屋均价也有60万日元,合每平方米3万人民币,到了东京普通住宅10万人民币一平米是寻常事。为了降低单套价格,常有30甚至2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出售。要知道这是房产泡沫破裂,房价阴跌20年之后的水平。房产泡沫期间的日本社会可想而知。

人是动物,房屋小意味着生存空间小。现代日本人一般木板来作隔断,如果不是用纸的话,隔音效果几乎没有。父母要做点什么之前,要考虑儿女就隔着几厘米一层板,就算是日本人也会有心理障碍的。再理智地一考虑,没有足够的空间给太多的儿女住,还不如少生孩子,把钱花在教育上,让他们长大之后买得起房子,生育率自然就下来了。

而日本虽然是普遍义务教育,但实际上教育开支也不小。在日本,私立学校和补习班遍地都是,要想让子女读好书,就必须在义务教育外再花钱读书。日本自打90年代以来就业一直不容乐观,虽然人口在减少,不过现在这一代人退休之前,处于停滞状态的产业链提供不出更多的新职位给下一代,结果1000多万20岁以上的日本成年男性成了专职宅男在家啃老,没有固定工作,没有固定收入,没有自己的住宅,没有自己的家庭,生活伴侣是硅橡胶充气娃娃,靠五六十岁的老爸混饭吃。不少日本人家的院子里都建了一个很像集装箱的独立小屋,当然材料并不是波纹钢板,这种就是宅男的宅。看到别人家从小聪明伶俐的孩子长大了变成一个废柴,每个父母都会想:自己的孩子,不想当宅男的话,从小开始努力吧。

现在一个日本典型的双子女家庭,年均收入差不多6万多美元,其中2万多(34.1%)要花在子女教育上。房子和教育的双重压力下,大家自然要少生甚至不生孩子。就算孩子生出来了,长大后买不起房子,只能住单身公寓,下一代人口还是继续减少。房价+教育,双重压力压缩了本来最不该减少的日本人口。

房价和土地价格的畸高,另一个效应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艰难。地价涨上去之前,日本正忙着清理战争废墟,接朝鲜战争的订单好恢复经济呢。等到政府有点钱了,地价也上去了,不管修什么都必须逐个谈判,高价买地,步履维艰。结果就是日本的街道窄,公路也窄。一般道路都是双车道对开,干道和高速公路也就是每侧双车道。而且日本的车道宽一般是3.35米,比国内的车道要少几十厘米,大客车转弯就必须要占用别的车道,国内的人到日本开车免不了有压迫感。到了街区里面,由于拆迁困难,小巷子又窄又长,行车很困难。为了应急,日本只能定做特制的微型消防车和微型救护车。顺便说一句,我不止一次地听到国内有些喜欢谈人权之类的人赞美日本的微型应急车辆,赞美这种尊重私有产权的美德,至于设施不足的微型消防车和救护车耽误了多少人命,他们是从不关心的。

道路征地再困难,好歹也只是一条条的线,实在遇到谈不下来的钉子户,多花几倍税款让道路改道便是。铁路比公路窄,地铁在地下不占地。所以日本尽管征地困难,好歹还是修完了基本的交通网络。但是遇到市政供暖、机场这种需要在一个“面”上搞工程的项目,日本政府基本是做不下来的。尽管经历了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日本也只能放弃这类项目。反正不供暖又不会死人,各家各户烧煤油炉好了,大不了多花外汇进口燃料。机场扩建附近居民漫天要价,可以填海造地么,于是日本就有了世界上最昂贵的大阪国际机场——总造价接近2000亿人民币,每年还需要几十亿人民币的整治费用来对付沉降,另外再亏损上几百亿日元。日本纳税人有钱,拿一个三峡工程的钱修个机场,再每年花两个长江大桥的造价来搞维护也就罢了,可如此烧钱的一个工程,目前还被两个问题搅的一团糟,用起来也不省心:一个是当年抗议扩建老机场的居民现在抗议航班都去了新机场,抱怨老机场(伊丹机场)地区经济不振,试图阻止航班向新机场转移。二是海平面上升和机场沉降,可能导致大阪机场在一代人时间里重新变成大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临时工程。这就是日本为私有制下的土地炒作付出的惨重代价。在未来的工业革命中,很难想象日本如何更新基础设施来跟上时代。

除了基础设施自我上升的空间被阉割,日本的产业链上升通道也已经被美国人阉割了,工业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高端可以拉动低端,日本的产业链只发展到汽车制造和电子电器这一层,实际上是吃二战时代的老本。再往上航空、宇航、军工这些领域不断遭到美国人的打压。比如十几年前日本自己造F2战斗机,不但造成什么样要听美国的,比如日本最初想造个类似于F18的战斗轰炸机以弥补对海打击力的不足,不过当时造F16的通用动力公司手头比较紧,于是美国人就逼日本人仿造F16,零件什么的自然都是通用动力供货。

而且最奇葩的是F2两边的机翼一边日本造,另一边美国造,美国人当时看日本碳纤维技术比较先进,干脆逼着日本把F2的右机翼转包给通用动力生产,美国主子讹走了技术也就算了,而且钱还要日本倒贴,通用动力拿到技术也没造出合格的机翼,日本人也不能让自己的空军都吊着半拉膀子趴在地上,只好出钱改造了通用动力的沃斯堡生产线,后来这条生产线又用来制造F22和F35,造F22的时候美国国防部又居中协调把F22的碳纤维机翼转包给波音,同步转让了技术,波音现在正用这个技术建造号称“梦幻客机”的波音787。说到底,这都是小老婆国家的悲哀,给人玩弄的命。日本右翼的“爱国志士”们,你们对着中国大使馆叫嚣有什么用,有骨气的去赶走美国太君,解放自己吧。今日之中国,不屑与你们为敌,你们不够格。

工业人口不足,基础设施无从更新,再加上缺乏军事和金融自主权,日本的衰落完全在预期之内。但至少在当下,日本还是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发达国家。中国人对日本挑衅的淡定,不是因为 “今后我比你强”,而是眼下手里就有了足够大的实力。比如说,中国2009年的钢产量是世界第一。这听起来不甚惊人,因为自从1996年开始,中国一直是世界钢产量第一。冠军帽子连带13年,就像中国乒乓球队拿冠军一样,审美疲劳了。但这两年的第一可不同于以往的第一。2008年,世界钢产量是13亿吨多点,中国占了5亿吨还多。同年,日本美国都是一亿吨左右,俄罗斯加上乌克兰差不多也是一亿吨,英、法、德、意四国加起来又是另一个一亿吨。过去总说要赶英超美,现在中国居然比美国+欧洲+前苏联的钢产量加起来还多,已经不能简单的用一个钢产量大国的名头来形容了。到了09年,世界经济危机之下,各国钢产量迅速下跌,唯有中国不跌反涨,年底一算,中国钢产量已经占了世界的47%,几乎就是一半。2010年这个趋势继续发展,中国钢产量继续逆趋势增长,超过世界所有国家之和已成定局。历史上唯有美国和英国曾经实现过这种比例,而这2个国家在取得这个地位之后都坐上了世界霸主的地位。事实上这一步已经开始了,按美国人2009年的统计,美国仍然是世界工业第一强国,美国在这一年制造了实际价值1.7万亿美元的产品,中国制造了1.6万亿的,其实只差1000亿了,虽然在技术上仍然有8亿件衬衫换1架飞机那种状况,不过没有量的话其它也都是空谈,不是吗?

读到这里,肯定有读者会对我这种沾沾自喜感到不屑。因为中国人口是世界第一,总量第一只能说明你混的不算差,拿来作世界霸权的论据貌似是太早了,毕竟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的大宗物资生产能力还是世界第一呢!但如果读者们愿意算人均产量的话,也会大吃一惊的。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中国半年人均钢铁产量是242公斤,这个数字不仅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超过美国132公斤和 俄罗斯的235公斤。几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在主要工业品的项目上可以和世界列强比人均数字了,这是个历史性的时刻!可以用来比较一下的还有10亿人口的印度,钢铁总产量5000多万吨,和江苏省相当。人均产量大概只有50公斤左右。当然,即便是人均产量值得一提了,光说钢产量还是有点底气不足。因为钢铁工业在许多年之前就已经有了“夕阳产业”的说法。而人均产值不如陕西省,物价直追欧盟的乌克兰,也有360公斤的半年人均钢产量。发达国家的大量钢铁产能转移到境外,转而发展高科技产业,这的确是过去几十年的大趋势之一。当年苏联和美国对抗,除了靠上亿吨的钢铁去造坦克外,还要玩高科技的太空竞赛,中国跟得上么?

从今年年初的CNMD来看,美国对台军售计划出台算是个突发事件,中国能够在事情发生后,立刻掏出战略反导系统,在大气层外用动能弹头拦截弹道导弹来展示实力,说明中国已经发展了比较成熟的战略反导技术,能够从实验转向实战,应付一定程度的突发事件了。这在世界上超越了美国之外的所有国家,即使和美国比起来也没有发生绝对代差。须知CNMD绝非砸钱就行的短平快项目,必须在超级雷达、导航、火箭发动机、精细化工(火箭燃料)、计算机等工业门类上有数十年的技术积累,才能厚积薄发,举重若轻地实验。中国的反导技术,追根溯源是当年的640工程,1967年就立项了。2010年开年的反导试验,证明了中国至少在超尖端科技上没有和美国差太远,这从各国的一片抗议声就能看出来。因为他们玩不了这星球大战,所以只好叫唤。中国对反导技术试验的态度也从抗议变成了坦然对待别国抗议,类似的事情在前年中国反卫星试验成功的时候也经历了一回。还是那句话,被人抗议的感觉真不错,起码比抗议别人好多了。

用钢产量和CNMD来证明实力,从历史经验来看,还是不太充分。因为那个已经输掉冷战的前苏联,也曾在这两个方面压倒过美国。比如说,苏联第一个发展人造卫星,第一个搞载人航天,到了70年代也取得过钢产量第一、石油产量第一的位置,最终还是没有避免跨掉。于是苏联被批评浪费资源搞粗放工业,在石油、钢铁这些初等产品产量上迅速压倒美国,另一方面靠举国体制搞尖端军事对抗,却忽视了工业社会不同层面的全面发展。证据就是苏联的电力工业——工业、民用的通用动力源,始终和美国有较大差距。1990年,苏联解体前一年是发电量顶峰,那时苏联发电量1.76万亿度,只达到美国的60%。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也一直是发电量,美国尽管转移了不少初等产业到国外,也依然保持着发电量第一的位置,直到2009年,中国的发电量终于达到了3.65万亿度,是美国的90%,开始威胁美国的冠军位置。今年,2010年的1月,中国月发电量一举压倒美国,虽然在2月因为春节假期又跌到美国之下,但上半年发电量压倒美国毫无问题。这就是CNMD试验成功之际,悄无声息地发生的另一件大事——自从有发电量统计那年(爱迪生、西门子的时代)起,终于有第二个国家坐上了发电量第一的位置。这是一个非常充分的证据,证明中国坐上了第一工业国的位置。

对中国发展的质疑,还有一个常见的反对意见。即承认中国工业规模已经世界第一,但同时认定中国工业依附于外国资本,生产而不消费,造的东西都出口供外国人消费了。在当世界工厂的同时,中国没有获得工业化的利益,增长是替他人做嫁衣。这种意见确实在许多行业是成立的,中国工人的勤奋和效率远胜别国,生产了够大半个世界使用的商品,却享受不到西方平民的生活。最近的富士康事件就是个好例子。但从统计数据来看,一味强调中国工业经济被剥削也不太合适。2009年,中国造了1379万辆汽车,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国。同样是在2009年,汽车消费量也猛增到1364万辆。产销量都压倒了美国。2010年还没过完,但前9个月的汽车产销量就双双突破1300万,和去年全年差不多。全年估计会达到1700万辆,即美国最高峰的数字。同样在这几年,中国人均肉食量达到60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40公斤),在亚洲仅次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蒙古。这个成就的背景是已经有一半中国人居住在城市,变成了农产品的消费者而非生产者。就算我们依然用大量出口物资换回贬值的美元,至少吃到肚子里的肉是实实在在的。

80年代有句话叫“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上网10年,我已经习惯于每天看到对中国社会的抱怨和牢骚——我自己也是牢骚的来源之一;习惯于每星期看到一篇“中国崩溃论”风格的评论——不止来自国外媒体。就在这一片嘈杂中,中国悄然构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业社会,“我国人口底子薄,人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个固定句式我们说了几十年,现在终于不用频繁提起了。但很显然,大部分人,无论是唱衰中国的批评者还是称颂中国的赞美者,还不太习惯这个现实。依然用陈旧的言辞来批评或者赞美中国。这倒也不奇怪,因为中国这个经济地位是通过最近几年的爆炸性发展才达到的。别看现在中国钢产量等于世界其他国家之和,可2004年的时候,世界钢产量已经10亿吨开外了,中国只占2.8亿吨,才1/4强,2010年预计世界钢产量12亿吨上下,中国要占6亿吨。这就是指数化增长的威力,就像那个古老的寓言:池塘的浮萍面积每天增加一倍。如果一个月能够长满池塘,那么多少天长满一半?答案出人意料却又无可置疑:第29天。刚刚过去的几年,就是浮萍占满整个池塘的最后一天。过去的10年或者说5年,中国工业化社会延续了之前50年的发展势头,同样出人意料却又无可置疑地跨过了向工业化社会转型的最后一步。在同一段时间内,我们中国人从彻夜示威到淡定地围观学生游行,从悲愤地抗议帝国主义霸权变成被前帝国主义悲愤地抗议,从声讨别国反导试验挑起军备竞赛到自己玩反卫星武器被别人抗议。我们可以很合理地推论,全社会的心态变化源于爆炸性增长的实力。只是这个心态的变化还不够自觉,所以本文希望能够引起自觉。

  • 作者:马后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