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

04/03/2009 posted in  理论视野

日本是当前世界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大国之一,19世纪末期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日本,今天我们所使用的大多数马克思主义专业术语,首先是从当时的日本转译而来。因此,日本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最早的中转站,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经过三次大的论战形成讲座派和劳农派,后来受到军国主义的镇压。

二战后,马克思主义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二战结束至70年代中期。这是日本马克思主义传播和研究的黄金时期。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学、历史学、哲学等领域直至70年代都居主流地位。并且,出现了都留重人、宇野弘藏、置盐信雄等一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这一时期,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强大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战争使日本经济濒临崩溃,民主化改革大大削弱了财阀和军国主义势力,工人运动活跃,左翼力量得到了加强,和平主义成为主流。1958-1960年和1968-1970年,先后两次进行反对《日美安保条约》的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加之这一时期是日本经济从复兴到高速增长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许多问题,诸如产业结构不合理、贫富差距扩大、公害问题、社会保障的建立和完善、地区发展不平衡等。这都为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环境。第二,从70年代中期到苏东剧变。1968年日本经济总量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社会阶级矛盾开始得到缓和,70年代初经过两次石油危机后,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时期,社会各方面进一步发展,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社会意识形态上,大国意识增强,中曾根康弘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新国家主义出现,政治开始右倾化。加之这一时期新自由主义开始影响日本经济领域,左翼力量的影响开始减弱。这些变化使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更加弱化,在国民中的影响也被边缘化。第三阶段从苏东剧变至今。苏东剧变使日本马克思主义受到沉重打击,开始消沉。但这段时期日本国内经济不景气、失业人员急剧增加、贫富差距扩大。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积极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上不断创新,研究视野上不断扩展,使得马克思主义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由此可见,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日本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当社会不稳定时马克思主义研究就兴起,当社会稳定时,就趋向弱化,呈现此兴彼衰,此衰彼兴的特点。

下面从研究的焦点、学术出版情况对2007年度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情况做一归纳和分析。

一、关注焦点

如今,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由政党、政治团体与学会和大学的研究者构成,前者较关注现实问题,后者则对经典著作和现实问题都有深入研究。大学的经济学系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阵地,如东京大学、一桥大学、法政大学、中央大学、东北大学、京都大学等。其次在哲学、历史学、政治学领域仍有一定的影响。在其他领域,影响相对较小。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一般与日本共产党有密切联系,许多大学经济学系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同时也是日共党员。二战后,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逐步发展为正统派、宇野派、市民社会派和数理经济学派。研究主要集中在经典著作、日本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等领域。苏东剧变后,视野在传统研究领域的基础上转向全球化、生态学、社会福利、贫富差距、教育等。从这一时期的研究方法上看,他们积极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视角,使之成为更加开放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原有的学派开始分化,新的学派开始形成。目前,在日本比较活跃的马克思主义学派有宇野派(由宇野弘藏(1897—1977)创立,主张将《资本论》看作是以纯粹资本主义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元理论,提出“阶段论”,创立了原理论、阶段论、现状分析论所组成的三元经济学体系。现主要学者有伊藤诚、降旗节雄、镰仓孝夫、樱井毅、山口重克、柴垣和夫、马场宏二、小幡道昭、冈崎荣松、河西胜、柘植德雄等)、市民社会派(由平田清明(1922——1995)为主创立,主张现在工人阶级的解放,与古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比,更重视个人的独立性,现主要代表人物为山田锐夫、内田弘)、演化学派(以八木纪一郎和盐则由典为代表,该派学者创立了演化经济学会)、广松派(由广松涉(1933——1995)创立,以“物象化”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所谓“物象化”,简单地说就是把关系看作“物”,主张通过研究《资本论》,建立起新的研究体系,代表性学者有吉田宪夫、石塚良)、数理马克思主义派(以大西广和置盐信雄弟子松尾匡、吉原直毅、佐藤隆等为代表)。除了这些影响较大的学派,还有制度学派、讲座派、民主革命派、环境经济学派、进化经济学派、分析马克思主义等。从日本2007年主要马克思主义著作和杂志的出版情况,发现他们也在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马克思主义的前途

进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能否生存下去是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较为关心的问题之一。2008年是马克思诞辰190周年,在过去的一年中,日本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复兴颇为关注。世界政治经济学会副会长、日本京都大学经济学教授大西广在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学术交流会上指出,资本主义可以理解为国民生产总值中用于机器和人的投资比率问题。机器和劳动同为创造消费资料的重要因素,人类可以通过选择使用最小的劳动量创造最大的产量,最终使资本和劳动的比率趋于最适当化。当资本家对机器的投入率最终达到零、而将全部利润用于人的投资时,资本主义将过渡到马克思所描绘的社会主义,21世纪的资本主义将不断靠近社会主义。爱知大学教授关根友彦于2007年11月撰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面临的考验与再生——海外及日本》指出:“马克思留给我们的两大遗产,即社会主义革命思想和资本主义经济批判理论。在这之前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是前者思想的实践,而马克思最伟大之处是建立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理论,发现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元理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将在此基础上突破历史的桎梏,不断取得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终究将成为非常重要的社会科学。”[1]

2、《德意志意识形态》(CD-ROM版)电子版

日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者自从参与到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IMES)MEGA2的编辑工作后,他们在这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许多成果,是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亮点。2007年启动了MEGA2第1部第5卷附录《德意志意识形态》CD-ROM版的工作。围绕《德意志意识形态》,MEGA2的编辑者和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发生了许多争论。2006年11月,在柏林召开的“日德关于MEGA2的编辑会议”上,决定为MEGA2第1部分第5卷所收录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出版一个电子版附录。2007年1月的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理事会上,这一建议正式得到批准,并将这项工作交给了日本的编辑小组,主要有涉谷正、大村泉、平子友长、渡边宪正、小林一穗、佐山圭二组成。据平子友长的介绍,电子版包括了依据原始手稿解读出来的文本,还直接附上了手稿的影印件。由于书面印刷版只能选择一种排序方案,而电子版出版后,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选择手稿的排序方案,解决了印刷版的弊端,具有重要意义。电子版可以使人们更清楚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笔迹和修改的过程,而且,电子版把MEGA1的阿多拉茨基版、MEGA2试刊版和先行版、广松版和涉谷版复原,为各个版本之间的优劣辨别提供有力的帮助。

3、社会贫富差距

目前,日本也开始出现贫富悬殊现象,这一现象引起了日本马克思主义界的关注和研究。从2007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可以发现,贫困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学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日本学界认为,现在的日本尽管已经没有马克思时代工人阶级的那种贫困程度,但资本家的剥削仍然存在。现在日本的贫困不能只看贫困本身,而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造成的。资本家根据自己的经营情况决定工人的工资和劳动时间,进而在必要的时候辞退工人使之失业,这种状况与马克思时代相比并没有根本的改变。政府现在的税收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根本性的矛盾,社会主义作为以平等和彻底消除资本家剥削为目标的社会,只有社会主义的目标实现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贫困问题,否则只能缓解但不能消除社会的不平等。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所致。也有学者从分配正义论的角度进行分析,田上孝一在《马克思的分配正义论》一文中指出,马克思没有像罗尔斯那种体系性的正义论,但形成他分析资本主义的前提条件的异化论中包含了正义论这一理论内容,马克思的正义论不单单是道德上的责难,形成他的正义论核心是“劳动的异化”这一概念。此外,对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分析角度还有小泉内阁结构改革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影响、全球化的负面作用等。

4、和平主义

2005年11月,自民党在成立50周年的时候公布了《宪法草案》,此后宪法修改越来越被提上了正式的议程,民主党对修改宪法也表示赞同。安倍晋三上台后,表示要在任期内实现修改宪法。这一系列举动引起了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强烈关注。《前卫》杂志有四期都设专栏讨论该问题。战后日本社会党和共产党及其所代表的社会民主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日本和平力量的两大支柱。如今社会党已由社民党继承,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力量急剧衰落,影响力越来越弱。马克思主义成为日本和平力量的强有力依托。在此方面日本学者的关注主要有两点:首先,坚决反对修改宪法、保护宪法第九条。从学术的角度阐述日本现行宪法对日本的重要性,指出日本的未来是和平与非核武装。反对日本强化日美同盟,认为这将日本纳入美国的军事战略。其次,他们不仅关注日本国内的和平主义,而且对东亚和平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成立东亚共同体是维护东亚和平的重要机制。大西广认为,“脱美入亚”、东亚共同体的建立是完全可能的,并主张日本国内的媒体和学者不要带有偏见看待朝鲜。

5、社会主义国家

2007年是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和葛兰西逝世70周年,因而在这一年围绕原社会主义国家和葛兰西的研究明显增加。经过冷战后近20年的时间,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原苏联和如今的俄罗斯重新进行了反思。这一年度出版了3本研究专著和2部译著,分别是《列宁与斯大林》(渡边宽)、《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与自由》(涉谷要)、《托洛茨基入门》(对马忠行)、《俄罗斯的共产主义》(河合秀和译)和《列宁论》(渡边宽译)。他们指出,当前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警惕十月革命的负面遗产,即国有化下的高度中央集权制无视消费者权利、生产力中心主义而忽视经济规律、一党高度集权而缺乏民主主义与自治、国民没有政策参与权、垄断价值观而排除异议、无视平等和人权。他们还对如今俄罗斯共产党所表现出的国家主义表示了担忧。

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笔者接触到的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普遍表示了怀疑,许多人认为中国正在资本主义化,甚至出版了《中国不可思议的资本主义》(东一真)这样的著作。另外,他们对私营企业家入党也表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私营企业家入党对中国共产党的前途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除了上述大学学者的研究之外,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还有一点不应忽视,这就是日本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其代表人物是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不破哲三(1930—),原名上田健二郎,历任日共中央委员、书记、中央委员会委员长、中央委员会议长等职。著书130多部,研究领域涉猎广泛,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日本的资本主义、日本共产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等。被认为是著书最多的一位日本政治家。近两年他的研究重点是21世纪社会主义的前途和日本的未来。2007年3月出版的《当前的世界真精彩》一书指出,21世纪是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会真正决出胜负的一个世纪,资本主义还会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会越来越徒劳。他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指出作为社会主义的尝试,苏联的霸权主义以及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失败;中国作为冷战后社会主义大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摸索和尝试能否成功对21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将至关重要。2007年10月出版了《宪法改革的全貌》一书,他认为,日本政界的“靖国派”是推动日本宪法修改的主要力量。日本的宪法是由美国占领当局制订,当时国际局势尚未出现冷战,所以美国的观点是客观的,对宪法实行后60年来日本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日本自宪法实施的那天起就有一部分人一直主张修改宪法。他认为,现在修改宪法首先是违背世界和平潮流;其次,修改宪法就会将日本与美国绑在一起,就会成为美国先发制人军事战略的帮凶;再次,将引起日本外交的混乱。他指出美国应该对日本的宪法修改改变默许或者是模糊的态度。尽管安倍首相著书《美丽的日本》,但他的行为不可能把日本建设为一个美好的国家,却有回归军国主义的潜在危险。

二、学术活动与出版状况

(一)学术活动

1、 经济理论学会

1959年5月,日本一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创立了经济理论学会,该学会自成立之日起一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也有人称之为马克思经济学学会。

该学会2008年4月拥有会员954名,会员基本为各大学经济学学者。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都参加了该学会,在财政、金融、国际经济、社会政策、经济史等经济学各专门学会的会员中,没有加入本学会的研究者也有很多。据该学会现任会长柴垣和夫讲,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者不下2000人。该学会是目前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最大的学术团体,前任会长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大谷祯之介。2007年5月经过改选,现任会长为原东京大学教授、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柴垣和夫。学会下设北海道、关东、关西、东海、西南5个分会。在本学会发行的会志季刊《经济理论》中包含了“全球化资本主义的构造”、“现代资本主义和信息革命”、“探究劳动的现代性”等主题。学会每年秋季召开一次大会,自2000年开始,大会的主题分别是“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质问美国的繁荣”、“质问日本资本主义的困惑”、“当代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可能性”、“现代与市场——经济学是如何认识市场的?”、“新自由主义与现代社会的危机”、“现代股份制资本的变化及其病理”。2007年10月20日至21日,该学会在横滨国立大学召开了第55届年会,大会的主题为“如何认识社会贫富差距”。与会学者认为,应该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去分析。从国内的角度讲,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后,资本差距的扩大并固定化、长期的经济不景气导致非正式就业人员增加,失业人数增多、营业税较低等因素所致。另外,当前的教育体制也是导致日本社会贫困阶层出现的重要因素。从国际的角度看,全球化的资本主义使得社会贫困和不平等扩大,不仅发达国家失业人员增加,在发展中国家社会贫困问题更加严重。此外,与会学者分析了收入、资本的不平等与社会贫富差距与贫困阶层产生的关系。还从政策的角度提出了在发达国家谋求福利社会的过程中应如何抑制贫困问题的扩大,以及发展中国家如何解决贫困等问题。

2、唯物论研究会

该学会成立于1978年7月5日,是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创立的另一重要学会。与上述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为主不同,该学会主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现有会员约300名。学会每年召开一次大会,为学者交流信息提供平台,另外出版季刊《唯物论研究》,此外每年出版《唯物论研究年刊》。2007年10月该学会在立命馆大学召开了第30届大会,主题为“和平的构想——质问民族主义、全球化和暴力”,本年度该学会的大会明显不如前几年,从与会学者的资历到提交论文的质量看,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日本马克思哲学领域的许多著名学者没有与会。

3、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者协会

1989年11月正值苏东剧变期间,日本成立了“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者协会”,致力于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和经济原理等研究,现在成员主要由日本国际MEGA2编辑委员会日本编辑小组的成员为主。每年召开一次年会,讨论当年度日本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情况,出版季刊《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近些年该杂志主要刊登日本MEGA2编辑小组的学者在编辑日本承担的国际MEGA2的研究成果。2007年度年会于11月在东京举行,鹿儿岛大学教授涉谷正和东北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大村泉分别做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编辑的历史与现阶段的问题》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电子版的考虑》的报告,对当前《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电子版的进展和问题进行了阐述。

除了上述全国性的学术团体外,还有一些局部的马克思主义团体,基本是由上面提到的各马克思主义学派组成的局部小型的学会。比如,山口勇等人于1988年成立了社会主义理论学会。广松涉、饭田桃等人于20世纪90年代成立了“论坛90”,后来,该论坛又出现两派:结构改革派(倾向陶里亚蒂思想)和市民派。世纪之交,由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伊藤诚等人发起成立了“21世纪协会”,主张以“市民主义+马克思主义”为其宗旨,强调批判的理性,主张以自我批判的精神进行自由平等的学术讨论,反对自以为是。除此之外,还有法政大学大原社会问题研究所等一些大学的研究机构。

除了学术团体每年的例行学术活动外,2007年度日本举行的其他马克思主义研究活动还有:

2007年4月1-2日,由国际罗莎·卢森堡协会和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共同主办,日本社会思想史学会、经济学史学会、社会主义理论学会、中央大学协办的第15届“罗莎·卢森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东京中央大学举行,主题为“罗莎·卢森堡思想与现实意义”,来自除非洲以外四大洲的10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继1991年后第二次在日本召开。

与会学者就本国对罗莎·卢森堡的研究状况进行了交流。同时,还围绕罗莎·卢森堡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党内民主思想、资本主义积累理论、社会主义观、民族观和方法论,以及她的思想对当代哲学、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学的贡献,她与马克思、列宁的关系和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进行了综合性、开拓性的探讨。中国学者在本次会议上的发言,得到了日本学者的好评。另外,与会学者对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的动向表示出了强烈的关注,尤其中国的迅速发展和拉美左翼力量的壮大成为与会学者较关心的热点。另外,罗莎·卢森堡基金会邀请的部分学者在会前与日共中央社会科学研究所就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的纲领、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进行了座谈。

2007年4月,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中日文化研究中心、日本河合文化教育研究所、日本社会思想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东京召开。在南京大学分别于2002年、2005年召开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理论空间、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意义、广松哲学的现代意义等三个议题。日本学者认为,在唯物史观的解释的历史长河中,广松的“唯物史观论”应作为特例来看待。在对新的自然关系进行摸索的时候,在基本的法则中怎样对生态学条件的多样性加以整合是一个重大课题。并且指出今后应对广松涉提出的“事的世界观”进行高度化、精密化研究,在“物象化论的扩张 ”的基础上对唯物史观进行再构建。

社会主义理论学会于2007年2月、4月、7月、12月份别组织了四次研讨会,主题分别是“在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进攻中重现葛兰西”、“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吗——中国的现状”、“全球化下的权利论”等。另外,围绕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明治大学11月举行了学术研讨会,以村冈到为主的一些学者也于10月举行了类似的纪念学术会议。在宇野弘藏逝世30周年之际,2007年12月,樱井毅、山口重克、柴垣和夫、伊藤诚等在武藏大学召开了“现在如何看宇野理论”为主题的研讨会,与会学者讨论了宇野理论的现代意义与发展。与此同时,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积极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如日本MEGA2编辑委员会2007年8月与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和清华大学等进行了交流,讨论了马克思早期的思想以及日本的MEGA2编辑情况。这些小规模的学术交流活动除了亚洲国家外,与欧洲、美洲等有关国家间的学术互动也很频繁,在此不一一叙述。

(二)出版状况

1、著作与论文

2007年日本出版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著作共计58部,内容大体可以分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日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等方面。因2007年度日本共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论文较多,不能一一阅读和分辨。但从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的论文检索中涉及到马克思主义、恩格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键词,本年度共计有论文502篇,而2006年度为519篇,基本变化不大。[2]其涉及内容与本年度的著作相比更加广泛,不仅有MEGA2编辑过程中的新发现,也有日本当前的社会问题,诸如环境、教育、劳动等较微观领域的研究。

2、主要杂志

(1)《前卫》。创刊于1946年2月15日,是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杂志,许多马克思主义学者在该杂志发表研究成果。本年度该杂志共刊登论文184篇,其中主要关注点为日本参议院选举、安倍内阁政治动向、劳资关系、社会贫困、医疗改革、教育基本法改革、和平宪法和海外派兵、东亚经济一体化等。

(2)《经济》。这是由新日本出版社主办的杂志,该出版社与日本共产党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说上述《前卫》偏向于政治性,那么该杂志是非常专业的经济学杂志。该年度《经济》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世界工人运动的动向及其各国工人劳动条件比较”、“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日本的未来”、“日美经济关系”、“地球温室化”、“跨国企业”、“日本的外国籍工人”等方面。

(3)其他

除了上述专门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月刊杂志外,还有前面提到经济理论学会的季刊《经济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者协会”出版的季刊《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唯物论研究会的季刊和年刊《唯物论研究》。除这些专门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外,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发表自己学术研究成果的杂志还有《社会主义》(日本社会主义协会主办,由原日本社会党所属,以社会民主主义研究为主,近些年许多马克思主义学者也积极在该杂志撰文。)、《情况》(由日本情况出版株式会社出版的杂志,与原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关系密切,最早创刊于1968年,后于1976年停办,1990年再次复刊,断断续续出版,2007年改为双月刊,2008年4月决定出版月刊)、《月刊学习》(日共中央主办,主要是宣传日本共产党政策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杂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相关杂志,如思想类、政治类。再次,马克思主义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各大学的经济学论集等,当然名称并不一致。

在21世纪初期,日本经历了军事上跃进、经济上不景气、政治上重组、社会意识形态上总体趋向保守化的十年后,社会结构性矛盾开始得到调整,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经济结构性矛盾的调整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仍在恢复过程之中。

2007年日本国内政局不稳,首先是7月参议院选举,执政的自民、公明两党未能获得参议院半数以上席位,为日本政局日后的不稳定增加了变数。同时,作为日本社会目前主流、我们一般称之为保守的两大政党的力量更加扩大,日本共产党和社民党作为和平进步力量的影响更加弱小。此外,加上安倍内阁自2006年9月成立以来内阁大臣丑闻不断,终于导致了安倍在9月辞职。福田康夫继任首相,但由于参议院未过半数席位的影响,使得福田内阁的运转屡屡遇到障碍。安倍内阁在成立不久就积极推动修改日本现行宪法,表示要在首相任期内实现对宪法的修改,并积极推动作为宪法修改第一步的国民投票法案的通过。政治上的这种不稳定引起了国民的不安,日本国内马克思主义学者也对此表示了自己的关切,因而就有反对修改宪法与和平主义的关注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再思考。从经济的角度看, 2002年2月以来,日本经济进入战后最长的增长周期,经济持续低速增长。2007年上半年开始进入本轮增长的第三个调整期,经济增长各领域强弱互现。全年的经济实际增长率为2.0%。但日本经济面临政局不稳、提高增速和缓解不平衡的双重压力,经济改革面临转折、扩大内需方面尚无良策、健全财政与社会保障支出扩大矛盾突出、外部环境日趋不利等负面因素。日本社会少子化、贫困人口增加、教育改革、国民保险改革等社会问题使得过去的一年不怎么太平。这种不够稳定的社会环境对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扩大和研究也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

在尽可能最大限度观察2007年度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状况后,可以发现,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日本的社会影响力与以往相比变化不是很大。虽然,2005年4月,日本《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了神奈川大学教授的场昭弘的文章《马克思为何再次受到关注》,称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的书籍再次受到日本国民的关注,但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日本的学术中声音已经很小。不过,进入新的世纪,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要比20世纪90年代活跃得多。在日本这样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环境中,他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出于特殊的目的,而是对马克思主义抱有强烈的信念。他们相信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日本会出现复兴。

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研究是开放的,除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以及中央编译局、中央党校等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机构进行交流外,还与国内一些知名大学有密切的学术交流。此外,与韩国、越南、德国、俄罗斯、荷兰、法国等国家也有广泛的学术互动,这种开放的研究态度也为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注入了外部活力。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研究是客观的,由于没有马克思主义至高无上的权威思想的存在,他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从现实的角度,不是完全接受,而是以批判和继承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发展和创新,这给予我们许多有意义的启发。

  • 来源:中国政治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 作者:张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