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志:真正的人是X

编者按: 曼德拉去世了,网上纪念文章铺天盖地,似乎种族平等已经在人们的意识中实现了。但实际上,正像许多网友指出的,主流媒体纪念的曼德拉是宣扬非暴力对抗暴力的曼德拉,而不是那个追随毛泽东的暴力革命路线,试图发动游击战争以推翻种族主义政权的曼德拉。基于同样的原因,美国非暴力民权斗士马丁•路德•金和他的梦想一起被塑为神话,而反种族主义战士马尔克姆•X却永久地被遗忘了。我们特地登出这篇张承志的文章,希望能提醒大家,人类社会的任何平等,无论是种族、民族、性别还是阶级的平等,都不可能仅仅通过非暴力的方式来获得。种族主义者之所以推崇非暴力,是因为被压迫的暴力斗争让他们坐立不安,而非暴力斗争则允许拥有暴力机器的统治者一直掌握主动权。所以,纪念“非暴力”曼德拉的时候,绝不能忽视另一个曼德拉的存在,更不能忘记像克列斯•哈尼这样的共产党人所作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如同纪念马丁•路德•金时不要忘记了马尔克姆•X一样。

Read more   12/07/2013 posted in  史海沉钩

苏联的自动化管理系统(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ая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АСУ)

  • KGB1986整理自文章《苏联计算机和自动化管理系统》,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朱鹏举著。

1.什么是АСУ?

АСУ是立足于计算机系统,采用经济学方法,辅以其它数据收集,记录,传输设备和通讯设备而建立起来的人机系统。该系统确保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自动化。从而达到优化管理的目的。

Read more   04/08/2012 posted in  史海沉钩

该是终结谣言的时候了——漫谈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苏联

作者: KGB1986

1.序言

苏联解体已近20年,国内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的侧重体制因素,有的侧重外来因素,还有的侧重科技因素….当提到科学技术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关系时,往往看到这样的论述:苏联利用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建立并巩固了集中计划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当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冷战中的苏联集中力量发展军事技术和国防工业,这个方针符合那时科技革命的特征,但偏废民用工业,埋下了隐患,体制已开始不适应。到所谓第四次科技革命时,公有制,计划经济就彻彻底底变为障碍了,技术上的落后,对科技革命的忽视,使苏联社会主义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最终为历史所淘汰。

Read more   07/23/2011 posted in  史海沉钩

斯大林最后的讲话

Речь И. В. Сталина на заключительном заседании XIX съезда КПСС, проходившего в Москве с 5-го по 14-е октября 1952 г.

斯大林在苏共十九大最后次会议上的发言,莫斯科,1952年10月14日。(四个月后斯大林去世)

KGB1986 根据苏共十九大视频资料听译。

Read more   07/09/2011 posted in  史海沉钩

萨苏:侵华日军眼中的真实地雷战

电影《地雷战》是我国经典的早期抗战题材影片,同时也是一部当时民兵们经常使用的教学片。作为八路军在华北抗战中的重要战术之一,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脍炙人口。但是,历史上地雷战的真容,却一直如在云雾中。甚至一度有人撰文,称《地雷战》是“科幻影片”,历史上真实的地雷战对日军几乎没有威胁,反而常常误伤自己人云云。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怪论,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今天的人们对当年的战争渐渐失去感性认识,于是有人便借机来“打扮历史”;另一方面,地雷战和台儿庄、平型关这样的一次性战役不同,它的战果分散,每一次给敌方造成的杀伤有限,不大可能被记入对方战史,因此难以证实。缺乏敌方史料对战果的证实,是地雷战真相难明的一个重要因素。

Read more   06/11/2011 posted in  史海沉钩

左克:子虚乌有——关于马克思“私生子”的考证

(一)

国内最早公开报道马克思“私生子”一事的,据我看到的资料,是1993年8月16期的《辽宁青年》杂志,第38页,题目是《红色的燕妮》,作者陈婕。另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在1993年3月曾出版过《红色燕妮:卡尔·马克思夫人的一生》,(德)海因茨·弗雷德里克·彼德斯著,吴明亮译。前者是否摘自后者,因手头没有这本书,尚无法证实。同年5月,台湾翻译了一本法国人写的书《马克思背后的女人》(见后),也是讲燕妮的,其中提到了这个名为弗里德里希·刘易斯·德穆特(或弗里德里希·德穆特)的“私生子”。不过总的来说,当时这一波宣传在国内影响不大。目前在网上最有影响力的,还是程映虹以及此后郑若思、马悲鸣的文章,以及从它们演绎派生出来的文章。从这些文章和文章的评论来看,作者以及大部分文章转贴者的目的,显然是要贬低马克思本人和马克思主义。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文章错误颇多,如:

把琳衡称为结婚的陪嫁(见程文、马文)。事实上,是马克思结婚两年后才由岳母派来的。

Read more   12/25/2010 posted in  史海沉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