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人阶级仍然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存在,仍然是社会中的绝大多数群体,仍然具有潜在的社会变革主体地位。西方国家工人阶级经历着新一轮的“无产阶级化”:一是被纳入“中产阶级”范围的广大雇佣劳动者,在劳动方式上越来越“去技能化”;二是被纳入“中产阶级”的广大白领雇员“蓝领化”趋势。当然,西方工人阶级的社会变革主体地位也遭遇严峻挑战,特别是工人阶级的阶级认同感、政治行动意识和能力、组织动员程度等发生了很大变化,难以形成明确的阶级认同和阶级意识,难以形成强大的集体组织和行动能力。
——————————————
战后数十年来,关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状况、地位及其变化的讨论与争论一直延续着。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与阶级结构的变化以及其他诸种变迁,这样的讨论与争论有时凸显激烈些,有时又平静沉寂些。曾出现过工人阶级“消失”论、“被同化”论、“被替代”论以及工人阶级“中产阶级化”论,也出现过为工人阶级的存在和地位辩护的诸种观点。21世纪初资本主义危机发生后,由于西方社会各领域和各阶层生活状况发生的新变化,诸如“占领运动”及各种社会抗议活动的发生发展,对工人阶级状况和地位的讨论再次复苏起来,比如出现了关于“中产阶级的再无产阶级化”的观点,工人阶级运动呈现“激进化”趋势的观点等。关于西方工人阶级还是不是社会变革主体的讨论也逐渐热烈起来,特别是在左翼理论家的著述中。根据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形势新变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正确分析工人阶级的现实境况和社会地位,成为当前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