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lish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uthor’s note: This article was originally a contribution to the law firm’s public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last year, which was an assigned task. The “original version” of the article was titled “Concerns over the vicious expans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presenting a perspective that worries about the prospect of ruling by law).The writing style of the article was compelled to cater for law professionals whose taste is always related with those vulgar and hypocritical “Three Views (view of world, view of life and view of value)”, therefore was unbearable. I thought that this article was going to lie forever at the deep end of the file path and would never be exposed, but someone holding the same view enthusiastically invited me to offer a contribution, and it would be ungraceful not to accept it, thus I rewrote the article from start to finish in a different language and adjusted my position, which was called “retracting testimony” in law terms. Since the structure of the article had already been established, the rewriting may not be complete, for which I hope readers can excuse me.

Read more   07/06/2013 posted in  理论视野

要问钱怎么没的,先说钱怎么来的

编者按:

上周本站曾登载过一篇关于计划经济的讨论。(参见:《计算、复杂性与计划——再谈社会主义核算论战》 http://review.youngchina.org/archives/4261 )

不过,在现实中,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取舍,并不是理想模型之间的Pk,而是动态发展中的“比烂”。即双方都在不断地浪费资源,犯可笑的错误,但相对更快地拉动产业升级,相对少制造泡沫的一方会赢。本文即从这个角度分析,指出在基础工业部门实施计划经济的必要性。

Read more   07/04/2013 posted in  理论视野

为什么读柄谷行人

作者: 发条草子

楔子:几个关键词的解说

日本新左翼

日本新左翼历程有其特殊性,也有可以被消解在“68革命”中的部分。战后经济恢复期间,日本社会在“近代的超克”的阴影下重新倒向西方,开始了加藤周一说的那种明治维新后的“第二次开国”(参见加藤周一:『日本文学史序説』)。其时,日共也出现某种保守(或和平主义)倾向。1960年作为日本新左翼先声的安保斗争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催生出来的。它没有呈现出后来的大部分新左翼运动那样的无政府主义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说,甚至是民族主义的(当然,在这里,战后日美两国的特殊关系必须被考虑进去)。但到60年代末,当日本经济已基本赶上西欧各国水平,全学连的构成也大多是未经历过二战的“团块世代”时,日本新左翼开始带有了同时代欧美学运的性格,呈现出某种暴力颠覆国家的浪漫主义色彩。这种尝试无疑失败了。一方面,或许诚如丸山真男所言,近代以来的日本其实从未有任何一个时期真正拥有过那种超集团/超民族国家的价值观(参见丸山真男:『現代政治の思想と行動』。这一点也可与竹内好的日本近代化批评相比照);另一方面,这也是国际共运的共同失败。

Read more   07/02/2013 posted in  理论视野

关于乌托邦的笔记

作者: 昆华

让人类消除对未来的恐惧吧。 ——马布利

1

长期浸淫在传统哲学范式里的人,总会带有某种阴郁的气质。哲学本来是关于人类生活的学问,但却成了损害人生命力的鸡肋。他们之所以献身理论,是因为把符号系统当做了可以确证自己存在的对象。

Read more   06/19/2013 posted in  理论视野

关于科学的几点思考

编者按: 现代哲学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就是科学的本质。科学哲学发展史表明,人们对科学这个已经非常成熟的社会意识形式的认识还远远谈不上成熟。黑格尔曾经称自己的哲学为科学体系,这种说法由于马列哲学教材的存在而一直延续至今;而一度被视为社会科学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也一次次地被贴上伪科学的标签。仿佛是换一种科学哲学思潮,人们对现存知识体系的看法就要彻底改变一次。实际上,人们对科学的思考本身并不像科学本身那样中立。在这个盛行“科学主义”的时代,一门学科只有被视为科学的,才能真正发挥影响力,而被定性为伪科学就意味着失去发言权。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尤其如此。论证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经济理论的科学性,就是在保卫马克思主义。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科学哲学有基本的了解。下文是沉浮同学近期学习科学哲学的一些思维成果,相信对大家研究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Read more   06/07/2013 posted in  理论视野

计算、复杂性与计划——再谈社会主义核算论战

编者按: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奥地利学派和社会主义经济学家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计算的大辩论。米塞斯和兰格是这场辩论中的关键人物。在社会主义国家已经都已经成为往事的今天,计划经济模式遭到了彻底的抛弃。严肃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必须彻底反思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经验,回应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回顾那场辩论是有其独特的意义的。下文是保罗·科克肖特(W. Paul Cockshott)与美国的阿林·科特尔(Allin Cottrel)合著的一篇论文。作者回顾并批判了米塞斯的观点,对兰格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型也提出了质疑,最后提出了一套新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并作出了论证。文章发表于二十年前,但基本的设计仍然是可行的,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文中提到反对者指出1980年代的超级计算机是2亿次/秒,完成计划需要的时间太长,但我国的天河二号已经超过4亿亿次/秒,更不用提出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变革),使得这一设计的可行性更高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科克肖特是格拉斯哥大学的计算科学准教授,在图像压缩、3D电视和并行编译等领域做出了贡献。同时作为一名马列毛主义者的他还在致力于研究经济可计算性和劳动价值论等重大的经济学问题,在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和专著讨论社会主义经济计算,批判了各种对社会主义的错误理解,论证了计划经济的可行性。他的重要著作《面向新社会主义》尚未被翻译为中文。所幸有学者把他这一篇论文翻译成中文,基本包含了他的主要观点,值得所有关心社会主义命运的人认真阅读。YCA翻译团队也正规划翻译科克肖特的其他文章,供同志们参考。

Read more   05/29/2013 posted in  理论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