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农业真的连沙俄都不如吗?

11/16/2017 posted in  史海沉钩

作者: 海西

在主流媒体的话语体系中,苏联代表着一种陈旧的经济形态,在这种经济中,大部分经济力量都用于生产武器装备,老百姓吃不上饭,穿不上衣,就跟现在的朝鲜一样。

教科书上的论调也几乎都是这样:苏联的重工业是成功的,但轻工业,尤其是农业,则完全失败。最典型的说法是,实行集体农庄制度的苏联,其粮食产量还不如沙俄时期。

比如,著名苏联研究专家郑异凡就在腾讯的题为《苏联一直没能解决农业问题》的访谈中如此批判苏联的农业:

“你讲集体农庄的优越性,这是优越性吗?还不如以前呢。到上世纪50年代初,苏联的粮食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1913年的产量,而在这段期间人口增加了好多了。”①

同样,炎黄春秋核心作者李靖炎在一篇文章也以类似的口吻描绘苏联农业:

“苏联的这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农业政策,在二战之后造成了第三次饥荒。1953年全国人均粮食和人均肉食量都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然而全国的工业用粮却已经比1913年提高了许多倍。1952年的实际粮食产量只有官方公布的数字的69%。苏联曾宣布1952年的谷物产量达到13000万吨,但是实际上这一年只生产了9000多万吨粮食。1953年又降为8250万吨。在三农问题严重的这一年,马林科夫却在苏共十九大上大言不惭地说什么‘苏联已经永远地解决了农业问题’!”②

但苏联的农业真的不如沙俄吗?

根据《苏联经济手册》中的数据,苏联1950年的谷物产量为8120万吨,其中小麦产量为3110万吨。马铃薯产量为8860万吨。

那么,1913年沙俄的粮食产量是多少呢?

根据郑异凡主编的苏联史丛书中的《新经济政策的俄国》中的统计数字,沙俄1913年的谷物产量为47亿普特(1普特=40俄磅≈16.38千克),即7698.6万吨,其中小麦产量为15亿普特即2457万吨;马铃薯14亿普特,即2293.2万吨。

如果郑异凡主编的这套书的数据来源可信,那么苏联在1950年时的谷物产量并不比沙俄时期少,而是稍微多一些,而且谷物中小麦比重大幅提升,说明谷物的组成也得到了较大的优化。不知道主编郑异凡一边说“上世纪50年代初,苏联的粮食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1913年的产量”,一边又在自己主编的丛书中告诉读者1913年时沙俄的粮食产量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低于50年代初的苏联。是这个主编只是挂名而已,还是黑苏联已经成了政治正确,张口就来?

当然,在网上搜到的各种评论中,许多人都提到苏联人自己的统计数据表明,战前的1913年的产量达到8600万吨。不同的统计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但是就8600万吨这个较高的数字而言,许多网友也指出了这种比较的荒谬性。

网友们指出,1913年是一个丰收年,产量的确高达8600万吨,但从1909到1913年的五年平均粮食产量却只有7250万吨。同时,1953年是50年代初的一个歉收年,产量仅8250万吨,不过1951年到1955年的五年平均粮食产量却达到了8850万吨。可见,专门挑出1913年和1953年的粮食产量来进行对比,以此说明苏联的农业不如沙俄,并进一步说明集体农业赶不上私有农业,可谓是用心良苦。

不过,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把谷物产量和土豆产量加在一起,可以发现,1953年的产量并不输于1913年。1913年的谷物产量比1953年多350万吨,但1953年的土豆产量比1913年多了7260-3190=4070万吨。俄国和西方国家都是把土豆作为主食,可见1953年广义的粮食产量其实是大大地超过了1913年的。而这一点,也是习惯于黑苏联历史的人所不愿意提及的。

2017111601.1
2017111601.2数据来源:《1922年——1972年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第216页以及《苏联国民经济60年统计年鉴》第194页③

1985年苏联谷物产量为1.803亿吨。1986年超过2亿吨,在1978年时曾达到2.38亿吨,产量不太稳定,但相比1950年的产量8120万吨,仍达到其2倍以上。④

中国现在的粮食产量大约是6亿吨左右,是苏联的三倍,但中国现在的人口总量有13.8亿,而苏联1985年人口仅2.8亿,中国的人口是苏联的近五倍。因此,苏联的1980左右的人均粮食产量,是中国当前人均粮食产量的1.6倍。

二战后,苏联各种农副产品的产量也有较大提升。1985年,苏联肉类总产量1710万吨,是1950年产量的3.5倍;奶类产量为9860万吨,是1950年产量的2.8倍;蔬菜产量2810万吨,是1950年产量的3倍;鸡蛋产量773亿个,是1950年产量的6.6倍。⑤

苏联的农业虽然没有美国发达,但绝对不至于造成吃不上饭乃至营养不良的情况。以肉和奶为例,1985年苏联的人均奶产量为352公斤,而中国2015的奶类总产量仅3870万吨⑤,人均才28公斤,不及苏联零头;1985年苏联的人均肉产量为61公斤,而中国2015年肉类总产量为8625万吨,换算为人均为62.5公斤,与苏联相当。既然中国人感觉到有肉吃了,日子好过了,为什么多数主要农产品的人均产量都大于等于中国的苏联人,会陷入饭都吃不饱的境地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苏联1950年代之后农业较快的发展是有原因的。苏联工业化完成之后,农业的相对落后就成为国家经济管理中最核心的问题。因此,国家在农业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比如,苏联的拖拉机在1950年为11.67万台,1985年就增加到了58.5万台,数量翻了五倍。1950年到1981年的32年中,农业实用的动力增长了近10倍,从6330万马力增长到6.328亿马力。化肥方面,1960年苏联产量为328万吨,到1985年增长到3319万吨,从1973年起到解体之前,苏联的化肥产量一直是世界第一。⑥

当然,有人肯定会对这些数据表示质疑,不相信苏联的农业会这么发达,也不相信苏联人民可以吃得这么好。在黑苏联成为流行的时代,自然是再正常不过了。

其实,黑苏联也只是在苏联解体后才成为流行,成为学术研究的政治正确。在80年代,中国学术界对苏联的评价则客观地多。1982年中国苏联经济研究会编的《1982年苏联经济》一书中,是这样谈苏联农业的:

“近十几年来苏联农业总产值增长较快,1965年-1980年增长50%,年平均增长2.7%。近4年农业连续歉收,农业总产值下降……1981年和1982年谷物生产由于严重歉收,苏联当局破例没有公布产量,据西方估计,1981年谷物产量为1.68亿吨,1982年为1.76亿吨……1976年,苏联畜牧业总产值比1961年到1965年增长了63%。同期,肉、奶、蛋类的产量分别增长了59%、43%和1.2倍。

“1981年按全体居民平均计算的年消费量:肉和肉制品为57公斤,奶和奶制品305公斤,蛋247个,水果40公斤...目前,苏联居民平均每天只吃7.5两面包和5.7两土豆,说明苏联居民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变化。”⑦

可见,当时的中国人对苏联的情况还是有清楚认识的,在他们眼里,苏联是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并没有老百姓成天挨饿的情况。苏联已经消失二十多年了,我们没有什么理由认为,现在的中国人,比80年代的中国人更了解苏联的情况。如果苏联人饭都吃不上,当时跟苏联关系并不友好而且开始包产到户的中国,有必要协助苏联掩盖真相吗?恐怕是要大肆宣传才对。

因此,与反苏分子把苏联农业说成一团漆黑相反,我们认为,苏联的农业发展总体上还是不错的。在苏联完成工业化之前,苏联农业的确一直是在支持工业的发展,发展速度并不是很快,但即便如此,苏联在完成所有制改造的同时,产量上仍然超过了沙俄时期。而在苏联完成工业化之后,通过工业向农业反哺,大力提升农业的机械化和化学化,使得粮食产量在30年的时间内实现翻番。苏联的农业生产当然存在问题,但平心而论,难道能说苏联农业不如沙俄,败得一塌糊涂吗?像李靖炎这类人,只看到苏联快速工业化时期,农业发展的相对缓慢,却看不到苏联工业化之后,农业的大发展,这绝对是戴有色眼镜造成的。

注释:

① 郑异凡:苏联一直没能解决农业问题

http://cul.qq.com/a/20161105/007613.htm

② 李靖炎:苏联为什么不能解决三农问题

http://www.chinareform.org.cn/Economy/Agriculture/Experience/201107/t20110718_116572.htm

③ 贴吧“苏军吧”中网友贴出来的统计数字,书名不清楚,但数据原始来源已经在最后一张截图中注明。

https://tieba.baidu.com/p/5346148097?red_tag=3271508693

④ 《苏联经济手册》

⑤ 2015年我国奶类总产量达到387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印度和美国

http://money.163.com/16/0816/17/BUK0OQJS002526O3.html

⑥ 2015年全年肉类总产量8625万吨

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611/472304.html

⑦ 《1982年苏联经济》第54-56页、第41-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