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

毛泽东同志1958~1960年认真研读了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下册,深入思考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重要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见解,为经济学界留下了十分丰富而又非常珍贵的思想财富和理论遗产。

毛泽东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论述,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Read more   04/03/2009 posted in  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界定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界定建立在批判人本主义抽象人性论的基础上,并开始以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作为考察人的本质的基础和核心,以人的抽象概念和人的自然属性作为考察人的本质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在此创立了“社会存在论”学说,为人的界定增加了“人的社会存在”的维度和实践的维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人,把现实的人当作历史的主体,实现了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根本转变,也实现了社会存在与人的生命意义的形而上的融通。

[关键词] 人本主义 唯物主义历史观 实践 生命意义

Read more   04/03/2009 posted in  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与官僚主义

[内容提要] 社会主义与官僚主义本是截然相对的两个概念,但在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二者却形影相伴,官僚主义成了社会主义国家无法解决的难题。本文意在讨论官僚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及屡禁不止的原因,并试图给出解决办法,以望为各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自人类社会出现劳动分工以来,官僚机构与官僚组织就随着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到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化进一步推动了官僚机构和“官僚主义理性”的发展,因而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一个主要倾向是把官僚化看作现代世界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认为官僚化及其伴生物官僚主义是复杂的社会经济运行所必然带来的弊端。

Read more   04/03/2009 posted in  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对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都在和小资产阶级的假社会主义作不懈的斗争。

无论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还是夺取政权之后的相当的时期内,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在小生产占人口多数的国家中都有着很强大的势力和影响。它不但包括资产阶级中最激进的部分,以及广大的城乡小生产者,跟着它走的还有无产阶级中受它影响的一部分人。代表着无产阶级当前和长远利益的马克思主义与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斗争,关系到无产阶级能否摆脱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影响,不再被它们所利用,不再成为它们的附庸和尾巴,因而能在认清自己阶级利益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立的阶级意识和革命政党,取得和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大问题。这一斗争的实质,是关系到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不断革命,要不要一步步地创造条件彻底消灭私有制的根本问题。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巩固的工农联盟是其社会制度和政治统治的阶级基础,也是联合起来的社会生产力得以发展的最强大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国家在那里的命运,归根到底取决于农民群众是跟着工人阶级一齐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被资产阶级所利用,将小生产的自发势力演变成资本主义的同盟军和后备军。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是资产阶级分裂工农联盟的主要武器。无产阶级若不能在坚持反对资产阶级的长期斗争的同时,取得对小资产阶级改造的不断进步和胜利,无产阶级就不可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也不可能最后争得自己的解放。

Read more   04/03/2009 posted in  基本原理

为什么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与其说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实际问题。三十年以前,在理论界谁也不会把这当作一个问题提出来,因为这是一个经济常识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修正主义者、西方经济学新自由主义者,不敢公开说我们的改革就是搞资本主义。因为我国毕竟是一个搞了三十年社会主义的国家,广大群众对资本主义是什么货色还是有所了解的。官方把改革定性为市场化改革,提出我国改革的目标是市场经济。主流派学者大造舆论,大肆宣扬市场经济较之计划经济的优越性,于是把人们的思想搞乱了,似乎市场经济是一个高深莫测的理论问题,市场经济是一种无比优越的经济体制。其实,按本意来说,此处“体制”应为“ 制度”。他们讳莫如深,用英语同外国人对话时,讲REFORM ECONOMIC SYSTEM,译成中文,准确的译法应当译为改革经济制度。但他们对此实行回避,偏译成改革经济体制,以为就可蒙混过关了。其实,这完全是一种欺骗,是蒙蔽群众的手法。

Read more   04/03/2009 posted in  基本原理

对巴黎公社的经验追述:从马克思到列宁

  • 八十后出生的一代人,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时代,但从小受到的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灌输教育树立起来的世界观,并没有跳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样一个逻辑和现实路径。因此,今天有必要回到马克思,尤其是在反思十月革命的道路时,整理出从马克思到列宁的理论变迁,从而对前苏联的成败给予马克思主义立场的说明,而非“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将正反均归因于社会主义,并在既定的价值导向的前提下,悄悄完成从正到反的转换,达到对社会主义的致命一击。
Read more   04/03/2009 posted in  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