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格利茨:《不平等的代价》序言

编者按: 近日,斯蒂格利茨撰文提醒中国不要走医疗私有化的老路,并强调中国当前很多问题都是市场管的过多而政府管的过少造成的。面对斯蒂格利茨的批评,国内主流经济学家们自然无言以对,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一直鼓吹的“市场原教旨主义”不仅与国际主流经济学相矛盾,也早已被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经济现实所证伪。现在恰恰是右派而不是左派,正拒绝与“国际”接轨。斯蒂格利茨是美国著名的中左经济学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长期致力于研究不平等问题。在“占领”运动之后,出版专著《不平等的代价》(中文版于2013年6月在国内出版)。他在书中集中批判了严重的失业、两极分化、阶层固化等资本主义世界中的经济问题,指出无论民主国家还是专制国家,都存在着令人无法忍受的不平等,危机之后各国的民众抗议运动是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双重失败的结果。下文是《不平等的代价》一书序言,转载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Read more   04/07/2014 posted in  理论视野

走向现代之路——《现代性》一书摘要

Read more   03/30/2014 posted in  理论视野

阿尔都塞:马克思的科学发现与哲学

【译者说明】: 本文译自索尔·卡茨《理论与政治:路易·阿尔都塞》(Saül Karsz, Théorie et politique : Louis Althusser, Fayard 1974)附录“阿尔都塞四篇未刊稿”的第二篇(第321-323页),原编者所加标题为“油印文稿”,中文标题为译者所加,因为本文非常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的科学发现与哲学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所创立的研究“社会形态”及其变化的“历史科学”,第一次明确地把“哲学”看作是一个社会形态中“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哲学”就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小分队”,搞哲学,就是在理论领域搞阶级斗争。

如果我能表达一个心愿,我希望大家在阅读这些在许多方面应该受到批评的文章时,在心里记住以下两个从根本上来说很简单的观点。

第一个观点是:马克思的著作构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科学发现。我曾努力提请大家注意这个事实,因为我说,马克思为科学认识开辟了一块新“大陆”,即“历史大陆”。从科学史的观点看,马克思与泰勒士和伽利略很像,前者开辟了“数学大陆”,后者开辟了“物理学大陆”。

Read more   03/28/2014 posted in  理论视野

消费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阶级意识个体化研究

编者按: 农民工(新工人)阶级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十分重要,同时又存在广泛争议的问题。新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缺乏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自发的经济斗争尚未全面展开,还是由于受到传统小农思想的束缚,或者是所谓的“消费社会”对集体的瓦解的缘故?下文的观点倾向于最后一种。虽然文章结论令人感到迷茫,其依据的理论也并非正统马克思主义,但作者为撰写此文,是进行了实地调研,下了一番功夫的。大家不妨也了解一下来自学院的观点。

【内容提要】 阶级意识的话题之所以在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甚至连阶级意识的概念内涵都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变迁导致了工人阶级群体内部的分裂,重构了工人阶级的主体性所致。大部分学者把“生产”视为工人阶级的自然属性,以集体主义为基础来研究阶级意识。而随着消费社会的兴起,用迈克尔·曼所界定的阶级意识概念来研究中国的阶级意识现状时显得步履维艰,笔者发现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阶级意识是以个体的形式表现出来。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阶级意识;消费;生产

Read more   03/17/2014 posted in  理论视野

雅克•比岱:请你重读阿尔都塞

【译者说明】 雅克•比岱(Jacques Bidet)是法国巴黎第十大学哲学教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今日马克思》杂志负责人。本文译自雅克•比岱为阿尔都塞的遗稿《论再生产》(Sur la reproduction,PressesUniversitaires de France,1995)初版所作的“序言”。该文认为,《论再生产》是阿尔都塞思想最理想的入门书,它一步步地向我们展示了阿尔都塞独创的概念的制造过程。作者提出,我们应该从多个层次去阅读阿尔都塞的这部遗稿:既把它作为包含着一个时代之见证的政治文本来阅读;又作为以阿尔都塞式的范畴来表达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来阅读;还把它作为关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的“传唤”功能的(新)理论来阅读。文章认为,阿尔都塞通过《论再生产》而提出并试图回答的问题,即在一个声称以自由和平等为理想的社会,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统治是通过什么样的条件而不停地进行着自我再生产的问题,在今天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答。

请你重读阿尔都塞——《论再生产》代序

《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一书终于和读者见面了。阿尔都塞曾从这部书稿中抽出著名的《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发表在1971年的《思想》杂志上[①] 。
在这部著作中,阿尔都塞条分缕析地阐述了他的唯物史观,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各种条件,以及为了终止那种再生产而进行的革命斗争。把关于意识形态及其“机器”的那些命题置于这一方案的整体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背景之中,我们才能看出它们的目的以及它们的前提。

Read more   02/16/2014 posted in  理论视野

有关阶级问题的六点看法

1、我们需要改变对美国社会中阶级的理解,应从”富人与穷人”的划分转向”工人和资本家”的划分。

当我们更为经常地使用”工人和资本家”这一更为准确和有用的术语时,我们将更好地把握美国社会发展的阶级动力,并能更容易地理解美国社会中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持续存在。抛开种族和性别问题,我们也将更便于开展政治运动,以扭转几十年来以牺牲劳动人民利益为代价使公司权力日益巩固的趋势。

我们应清楚界定工人阶级和公司精英(或资本家阶级)的阶级分野,前者占美国人的大多数(占美国劳动力的62%),后者仅占美国劳动力2%。两大阶级之间是所谓的中间阶级(占美国劳动力的36%)1。

Read more   02/05/2014 posted in  理论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