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本论》第2卷与第3卷中劳动价值论的矛盾论述之解疑

【内容提要】 本文围绕价值理论这一经济学的基础性课题,以新版MEGA公布的资料为依据,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传统解释进行了重新审视和纠正,对《资本论》中劳动价值理论所达到的高度进行了重新评价,展示了由于新MEGA原文手稿的发表所带来的《资本论》研究的一个新成果。

【关键词】《资本论》/劳动价值理论/“价值构成”说/“价值分解”说

收录马克思晚年《资本论》手稿的新MEGA卷于2008年刊行,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2部分第11卷。由此,包括此前未发表的手稿,《资本论》手稿的全貌得以面世。称之为新MEGA的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是网罗了《资本论》及其准备性著作和笔记、批注等文献遗产,并经过忠实且严密考证以期留传后世的学术出版事业。我们在为这一人类引为自豪的知识遗产的资料整理工作取得划时代进步而欣喜的同时,也期待对《资本论》和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更加繁荣。

Read more   11/05/2014 posted in  理论视野

《走向新社会主义》第九章:计划和信息

我们正提出一套计算机计划系统。这套系统涉及到对经济行为的极其详细的模拟。为了使它具有可行性,就需要向中央计算机提供大量的技术信息,例如,生产的产品清单和每一个生产过程中所用技术的定期更新等。其它计算机系统则将记录每一种原材料的库存量和每台机器的型号,使得这些约束可以被加入到计划过程中。

信息问题有社会方面的也有技术方面的。我们不仅需要优良的硬件和软件,也需要正确的措施和激励,这样提供准确的信息就能符合人们的利益。在这一章里,我们将研究这两个方面(该主题的相关材料见第3章最后一节和第6章的最后部分,其中在第3章里我们讨论的是信息交换如何参与劳动价值计算的,第6章则概述了斯塔福德·比尔在智利阿连德时代下建立的控制论系统)。

Read more   10/26/2014 posted in  理论视野

平等主义者的追求应是消除非自愿的劣势

【内容提要】 “什么的平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不少著名学者都明确地给出了他们认可的平等物,如罗尔斯的“基本益品”、德沃金的“资源”、阿内逊的“幸福机会”。针对这些人的主张,G. A. 科恩从他对平等主义的理解出发,提出了他的旨在“消除非自愿的劣势”的“优势获取平等”的主张。由此出发,他深入分析和批评了德沃金的“资源平等”主张中的三个问题:只对资源缺乏进行补偿而不对幸福缺乏进行补偿,没有把无责任作为正当补偿的必要条件,把个人“希望他不拥有”的那些嗜好视为其有权要求补偿的残障。

【关键词】G. A. 科恩/德沃金/优势获取平等/幸福平等/资源平等/选择/责任

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领域,虽然“平等”的理念已为各个流派普遍接受,①但对于应使人们在什么上平等却存在种种不同的主张。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自罗尔斯的《正义论》问世以后,平等主义者之间关于“什么的平等?”的争论②就一直没有停止,而且时至今日仍是政治哲学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这一争论中,不少著名的学者都明确地给出了自己认可的平等物(equalisandum),如罗尔斯的“基本益品”、德沃金的“资源”、阿内逊的“幸福机会”、阿玛蒂亚·森的“能力”、G. A. 科恩的“优势获取”等。鉴于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重要学术争论还缺少全面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对G. A. 科恩的“优势获取平等”的主张知之甚少,本文将依据G. A. 科恩在其著名的论文——“论平等主义正义的通货”中的相关论述,阐明他的“优势获取平等”主张及其对德沃金的批评。

Read more   10/23/2014 posted in  理论视野

齐泽克解答英国卫报的十九个问题:福山不再是福山主义者

英国《卫报》10月8日在网上邀请读者向哲学家齐泽克提出问题,网友们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从共产主义到冥想,从猫到诗歌,再从福山到全球化,看齐泽克是如何一一回应的。

1、【关于历史的终结】

问:历史的终结,或者如你某些时候所说的福山主义,是一个在你很多政治著作中出现过的概念。你认为这个时代在历史上的独一无二特点是什么?你又如何理解“终结”的?“终结”意味着想象力的失败吗?是由于20世纪中期左派在其顶峰的失败么?又或者你认为是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层次上发生的系统改变,单纯是使用某个不常见的术语呢?

Read more   10/18/2014 posted in  理论视野

回归马克思的核心论点——评介左大培新著《解释资本雇佣劳动:突破企业理论的前沿》

作者: 边家村扯淡的人

资本家所以是资本家,并不是因为他是工业的管理者,相反他所以成为工业的司令官,因为他是资本家。工业上的最高权力成了资本的属性,正像在封建时代,战争中和法庭裁判中的最高权力是地产的属性一样。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四十四卷386页

如果我们愿意遵循阿尔都塞的教诲,应该理解,那些主流经济学“看到却没有看到”的关节点就是它的症候。尝试修复主流经济学家的有空缺、空白的表述,就可以发现他们“视而不见”的机制,也由此可以接近意识形态维护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真正奥秘。

Read more   09/25/2014 posted in  理论视野

实践形态与学术形态的国际毛主义:对话理查德·沃林

理查德·沃林(Richard Wolin)是著名左翼学者,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历史学和政治思想史杰出教授,著名欧洲思想史家,代表作有《本雅明:救赎美学》、《存在的政治》、《海德格尔争论集》、《文化批评的观念》、《迷宫》、《海德格尔的孩子们》、《非理性的诱惑》等。他长期持续关注知识分子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其近作《东方之风:法国知识分子、文化大革命和60年代的遗产》,标志着他的研究转向左翼知识分子与国际毛主义的关系,是国际学界有关毛主义研究的力作和新成果。1950年,美国学者史华慈(Benjamin Schwartz)首次在国际学界提出“毛主义”(Maoism)概念。此后,毛主义成为国际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60年代,国际社会的毛主义运动也逐渐兴起。毛主义逐渐成为一种国际思潮。 2013年8月,笔者就有关国际毛主义学术和运动的问题,与沃林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本文作者路克利,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讲师。

Read more   09/14/2014 posted in  理论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