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谈:《蜗居》及其时代处境

祝东力:《蜗居》及其时代处境

每个社会的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公共文本”——主流人群通过阅读这些公共文本,达到分享经验、交流情感、形成共识的目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一书“序”中所谓的“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其所指,既是那一时代取得最高成就的文学体裁,更进一步,也是指那个时代主流人群的公共文本。广阔的生活内容通过选择那个时代最适合的体裁形式,获得了最充分的表达、最广泛的传播。在公共文本中,最集中地汇聚着时代的典型人物、集体心理、价值诉求、社会症候以及公众的期盼和意志等。晚近以来,如果说80年代中国的公共文本是中短篇小说,那么,90年代以来的公共文本则首推电视连续剧。

Read more   03/13/2010 posted in  当代中国

曹建海:政府工作报告意在为高房价托市

香港凤凰卫视采访了我,要我评论一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房地产政策,分析对今后房地产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我说所谓房地产调控的四大措施,根本就不值一提。也许,在“体察民意”的温家宝总理的眼里,“房屋的合理价位”应该比现在还要高。可以肯定,“两会”之后,中国人民向高房价宣战的任务仍然艰巨。希望越大,失望自然就越大,所以我历来不对他们报有希望。但是这样的文章,希望能够对于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工作的、一些有良知的代表委员有所启示,促使他们大胆质疑政府工作报告之虚伪,而不是习惯性地、肉麻地歌功颂德,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所在。

今年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由温家宝总理宣读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看出什么发力遏制疯狂房地产的意图,而是强调继续实施庞大赤字的积极财政政策和超额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其中,创历史纪录的、高达10500亿元的巨额财政赤字,以及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为17%,这个超过GDP计划增长速度两倍的货币扩张政策,意在给房地产热提供了持续的想象空间。

Read more   03/10/2010 posted in  当代中国

中国左翼会像六十年代美国左翼一样走向失败吗?

译文“美国一代革命者的教训”,是美国左翼活动家麦克斯2002年出版的著作,《空中的革命——转向列宁、毛泽东和切格瓦拉的六十年代左翼》的总结部分。美国六十年代受到第三世界解放浪潮和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在反战、反帝、民权运动和工人运动的推动下,左翼组织纷纷建立,数以千计的学生走出学校,尝试着将马克思主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极大的改变了美国的政治空气。但遗憾的是,由于内部无力团结、外部环境右转,运动在七十年代走向低落,最终失败,而且没有给后代革命者留下任何组织遗产。作为这整个过程的经历者,作者在品尝历史失败苦涩滋味的同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篇译文较为集中的反映了他总结的成果,也是目前对这段历史最好的总结之一。我们关注这段历史,首要的目的是吸取美国同志的经验教训,避免他们在相似历史条件下由于自身问题而遭到的失败。

Read more   02/26/2010 posted in  当代中国

房地产领域还有多少真话?

2009年,中国城市的房价再现了2007年的疯狂涨势。与2009年年初相比,多数一线城市到年底出现了50%以上的上涨,深圳甚至超过了80%;在天量信贷资金的催动下,房价上涨迅速从一线城市蔓延到二、三线城市及县级城镇的全国性普涨局面,年平均涨幅超过了30%。更令人惊奇的,是海南省在2010年初国务院通过国际旅游岛区域发展规划之后,一日一价,短短一个月时间房价平均上涨超过50%,创造了全世界史上最雄壮的泡沫制造奇观。面对房价的暴涨,既能听到有学者发声:房价不能再涨下去了;也能听到截然不同的声音:现在的房价太低了,房价还会大涨。这些截然不同的声音令很多老百姓陷入迷惘:同样都是专家的声音,究竟哪种声音是为老百姓好的?那种声音说的是真话?在人人都能讨论房价的当下中国,房地产领域,到底有多少真话,多少假话呢?
学者发出有悖于老百姓生活常识的言论,主要是基于三个原因:一是2003年以来,我国推行的完全市场化方向的房地产政策,市场供求关系成为学者判断房价走势的主要依据,而不问这些需求究竟是居住需求、投资需求甚至投机需求;二是长期以来的房价上涨走势(2008年除外),让学者习惯了房价上涨这一长期走势,习惯于怎样更加实证地解释房价上涨规律,很少关注市场的制度基础是否存在根本问题的;三是既得利益集团利用经济优势控制舆论导向,一些学者为求出镜、出场,开始与房地产开发商打成一片,为其提供房价上涨有理的理论证明。

Read more   02/12/2010 posted in  当代中国

《蜗居》与大型资本的两种面孔

《蜗居》成为了当下被人们讨论得最多的电视剧之一,同时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其中有一个细节值得玩味:海萍发现丈夫借了高利贷,精神几乎崩溃,找到妹妹海藻,狠狠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在这个瞬间,我们看到海萍一家人因为购房,不仅仅“榨干”了所有亲人的有限资源,还经历了社会上各种资本的层层挤压;为了筹措姐姐购买“坟墓”(房子)的钱,海藻走投无路,只好去找官员宋思明;没想到宋思明轻巧地说,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大问题。这个“市领导秘书”以深刻的哲理启蒙海藻说,“感情最可贵!6万块钱算什么?”

Read more   12/18/2009 posted in  当代中国

2010,中国经济何去何从?

2010年,中国经济向何处去?这是上至官员,下到草民都很上心的“国家大事”。身处全球金融危机的包围之中,官方的展望即使不再轻言“形势大好”,至少也是“明年好于今年”;“正在率先走出低谷”的谨慎乐观,已经成为主流媒体的基调。民间学者对形势总是忧心忡忡,有人预言,“恶性通胀”即将爆发;有人预言,房地产崩盘在即;还有人预言,下一个炒作对象将是“蔬菜”和“猪肉”。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Read more   12/07/2009 posted in  当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