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方式概念含义的演变

内容摘要: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生产方式是一个多义性概念,它有人们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生产力的利用形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中间环节,人们用什么样的劳动资料进行生产以及生产规模的大小、生产关系等多重含义。斯大林把生产方式界定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使其由多义性概念变为一义性概念。社会存在、生产方式、经济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同一序列的概念,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Read more   03/29/2016 posted in  基本原理

《资本论》依然刻画着我们的时代

作者: 太平洋的风

12833.1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马克思是差不多200年前出生的人,《资本论》发表至今也快150年了。在这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还适应于当下的社会吗?”在很多人看来,马克思所研究的那个世界,那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前的世界,早就消失了。比如,郎咸平教授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就说,“《资本论》的结论就是资本主义必定灭亡。我可以告诉各位,马克思心目中的原始的资本主义确实已经灭亡了。 ”

Read more   02/11/2016 posted in  基本原理

如何理解群众史观?

作者: 黑夜里的牛

群众史观或者更通俗的说法“群众创造历史”,是马克思主义者最常说起的话。这一观点几乎成了判断立场的标准,凡是承认群众史观的,是自己人;而不承认这一点的,自然就是异类。在多数场合下,群众史观往往被简化为一种“政治态度”,而不是科学论述。这种简化的后果是复杂的。害处之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本身变成了一种意识形态的说辞,从而失去科学的威力。这又必然导致各种各样的偏离。

有的人就认为,如果你说“群众创造历史”,那么在当前这个帝国主义时期即列宁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时期,群众在干什么呢?多数是在上班睡觉吃饭,有一些人罢工游行要求加工资,只有极少数在进行“创造历史”的活动。相反,被认为不能创造历史的英雄或精英们,却正以明确的社会主义意识,从事着通向社会主义社会工作,而这不正是“创造历史”吗?于是,群众史观就被当做意识形态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英雄史观,或者英雄史观的更具体化的形式:“先锋队史观”即先锋队创造历史。

Read more   10/27/2015 posted in  基本原理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还存在“绝对贫困”吗?

YCA按: 某些人看到直接否定党的阶级性不得人心,不得不改变策略。他们企图通过论证“社会学意义上”的无产阶级(即他们所谓的“经典定义”的无产阶级)已经“被机器取代”,于是必须放弃“社会学意义上”的无产阶级,而代之以“政治意义上的无产阶级革命共同体”,最后达到证明党不得不与“经典定义”的无产阶级脱钩的目的。为了让无产阶级的“经典定义”变得不合时宜,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自己编造一套“不合时宜”的无产阶级定义。所以,某些人就炮制了所谓‘四位一体’的经典定义”。什么叫“四位一体”呢?就是“没有生产资料、没有多余的生活资料(做一天工,得一天的生活费用)、体力劳动、生产性活动。”并且,“这种定义实际是建立在马恩时代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趋势和第二产业比例绝对强势、第三产业并未兴起的前提下。但今天,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并没有成为事实,而只是相对贫困化,这意味着无产阶级有积蓄,且不说这些资财可以进行投资成为资本、从而可能转化为(小)资产阶级,即使纯粹继续留作自身消费资料的,终究也不再是‘除了锁链一无所有’,而是有可以失去的东西,脖子上有金链子。同时第三产业兴起,意味着就业人口的很大比例(甚至多数)按照经典理论并不生产价值,而仅仅是参与价值分配。如果机械使用阶级分析,就会产生多数人不是工人阶级的尴尬。”因此,“严格执行经典定义,则没有生产资料、没有多余的生活资料(做一天工,得一天的生活费用)、体力劳动、生产性活动的“工人阶级”(没钱没房收入低的体力劳动者)的确就是被机器取代。如果不执行经典定义,则塑造‘无产阶级共同体’更多的是塑造政治上的革命共同体。”

Read more   09/21/2015 posted in  基本原理

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及其当代发展

YCA按: 战后西方的资产阶级在无产阶级的进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制度竞争下,不得不对无产阶级做较大让步。充分就业,建立福利国家等政策,使无产阶级的境况得到较大提升。生活质量的提高,休闲娱乐的增多,加上包括社民党在内的主流政党和主流媒体的洗脑,多数人产生了“我们都是中产阶级”的幻觉。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下唯一真正革命的阶级。社会主义运动必须通过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才能实现。西方工人阶级的中产阶级化,战斗性的工人运动的消退,使得社会主义运动失去了阶级基础。大多数原来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的政党,大都承认资本主义,认同所谓“混合经济”。这时候,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对自己的信念产生了动摇,越来越怀疑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掘墓人这个论断的正确性,开始把希望寄托与新社会运动等等非传统工人运动的群众运动之上,甚至回到空想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理解为一个公有制“乌托邦”。

Read more   09/21/2015 posted in  基本原理

马克思:资本和劳动之间的斗争及其结果

YCA按: 随着经济危机影响愈发深入,工人运动在全球复兴。无论是在资本主义最成熟的欧洲,还是中印等新兴工业国,工人阶级都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激烈地起来捍卫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主流政治的某些变化也是对这一工人运动趋势的反映,比如新当选英国的工党新党首就是党内的“极左派”,而公开宣称自己是社会主义者的美国民主党候选人桑德斯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支持。就中国而言,珠三角在去年和今年都爆发了参与人数较多的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罢工事件,预示着社会变革的新方向。但恰恰在这个时候,左翼中有些人却在大肆贬低工人经济斗争的意义,把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对立起来,甚至在某国罢工时,公然站在资本家政府一方。这种观点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更是非常有害。因此,本站特地从中马文库上转载这篇马克思评论劳资经济斗争的文章,以正本清源。

Read more   09/19/2015 posted in  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