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新社会主义》第一章:不平等

社会主义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克服与资本主义相关的收入、权利和机会的严重不平等。社会主义吸引的主要是那些受资本主义不平等之苦最深的人们。相反,那些从不平等和特权中受益,或者相信自己受益的人,则是社会主义的主要反对者。

富人会轻易地相信他们被误导了,实现社会平等的尝试都是徒劳的。但他们贫困的同胞可能需要费一番口舌才会相信。为此,有人就认为不平等不仅实用,而且不可避免。为了激励人们努力和高效工作,不平等的收入是必要的;无论他们最初的目的怎样,甚至社会主义国家也会发现他们为了让经济运转,不得不引入不平等。富人响应的激励与穷人非常不同。有意思的是社会不平等的倡导者是怎样看待这一点的呢?如果劝一个富人去工作,他们要求的是更大财富的刺激:因此头等重要的是为高收入者减税。而论及穷人的时候,恰恰相反,却认为最好的劳动激励莫过于愈加贫困的前景:因此头等重要的是严格限制给予他们的补贴。

Read more   01/03/2014 posted in  理论视野

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创制学

编者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之一。左翼中关于历史理论的讨论格外引人注意。@走向现代之路和@巡夜人-马宁两位同志此前撰写的一篇文章细致地讨论了“历史创制学”的问题。虽然言辞犀利,内容却发人深省。小编征得作者同意后,特将其转载于本站,希望能促进理论思考和争鸣。

作者: @走向现代之路,@巡夜人-马宁

不久前“女神读书会”刊发了傅小正的《“共产主义”:末世论还是创世论》。这篇文章由刘小枫关于毛泽东国父论引发的争论而起。不同的是,傅小正用了所谓历史创制学的方法来论证和辩护毛泽东的国父地位。毛泽东是否国父这种问题我们并不感兴趣,我们在这里想谈一谈历史创制学,看看这个能创造奇迹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货色。

Read more   01/01/2014 posted in  理论视野

“社会合作”思想及其对工人阶级的消极影响

资本试图在意识形态方面影响工人阶级及其组织,这构成了资本主义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企图旨在防止工人进行阶级斗争、变革现存权力关系和财产状况并最终废除人对人的剥削。

很大一部分工会运动将自己的目标局限于首先争取资本主义体制内的社会改良、而后维持已获得的成果。就此而论,资本的上述策略获得了成功。

Read more   12/28/2013 posted in  理论视野

1949——1978年中国“剪刀差”差额辨正

编者按: 近来在关于前三十年工业建设的讨论中,不少同志都反复提到工农业“剪刀差”的问题。在相当一部分同志看来,毛泽东时代的“工业奇迹”其实都是照搬苏联的做法,通过不平等交换的方式,残酷剥夺农民实现的。中国工业真的是通过“剪刀差”积累起来的吗?前三十年工农业剪刀差到底有多大?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下文是一篇详细研究此问题论文。文章作者并不否认剪刀差存在,而且还估算了剪刀差总额,但同时又指出,过去不仅“过高估计了剪刀差差额,夸大了国家对农业剩余的索取”,而且忽略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从主观上来说,始终没有像苏联那样故意扩大剪刀差去积累工业化资金,而是试图逐步地缩小剪刀差。”推荐同志们一阅。

——————————————

关于剪刀差问题的研究热,可以说从20世纪整个80年代持续到90年代前期,虽然成果很多,但是歧异也不少,计算结果自然也是多种。本文之所以重提这件旧课题,并不是希望重新引发对其的探讨,而是因为近来不断看到引用在引用“剪刀差”来说明农民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的贡献时,往往忽略了不同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差异,数字大的不合情理,从而误导读者。

Read more   12/26/2013 posted in  理论视野

《走向新社会主义》导言

译者按: 经典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但苏联解体之后,越来越多人开始怀疑这一点。反对计划经济的人认为没有必要把计划和社会主义绑在一起了,而坚持计划经济的人却也找不到失败的原因。“市场社会主义”越来越流行。英语世界的两位马克思主义学者保罗•科克肖特和阿林•科特尔对这一潮流表示异议。苏东巨变后不久的1993年,他们合著的《走向新的社会主义》一书出版(实际写于戈尔巴乔夫时期),深刻地批判了各种左翼中流行的错误经济思想,详细地建构了一套基于民主高效的后苏联计划经济系统,在社会主义运动的最低潮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本书中的计划经济思想尤其契合中国左翼中的讨论。征得作者同意,本站试译出该书导言,供感兴趣的同志参考。文中的错误之处,请读者朋友指正。译者后续还会陆续翻译该书全部章节,敬请关注。

Read more   12/19/2013 posted in  理论视野

Allin Cottrell关于计划经济问题的回信

编者按:少年中国评论网站前久发表了一篇名为《计算、复杂性与计划——再谈社会主义核算论战》http://review.youngchina.org/archives/4261 的文章。这篇旨在回顾社会主义计算问题的文章引起了读者热情的回帖讨论。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作者只是讨论了静态模型,却没有考虑动态模型。所以计划经济设计的关键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为此,少年中国评论的编辑特地联系作者咨询这一问题。文章合作者之一Allin Cottrell很快就给出了回答。YCA翻译组的@偷窥马克思同学将此邮件译为中文,供有兴趣的同志参考。

Read more   08/25/2013 posted in  理论视野